我最近读了东野圭吾的《悖论13》,这本小说可以被归类为科幻、悬疑和末世求生的作品。整体来看,故事还是能够吸引人继续阅读的,不过我觉得科幻元素只是起到了背景和设定的作用,直到接近结尾才开始真正集中在解谜和人性碰撞上。在此之前,故事多是关于奇观、求生和对现实社会的影射。
每当情节陷入僵局的时候,作者总是以一种巧妙的方式推动故事发展(仿佛我能看到作者脑中高速运转的画面)。如果按照快速阅读的节奏来看,这本书可能只需要两三个小时。故事的描写非常具象,很适合改编成电影,只是其中科幻和其他元素的比例可能需要进行调整。
以下有剧透,请注意。
读完后,我开始思考故事的逻辑是否合理,我的思考结果如下:
最初的13s中,这些人存在于现实世界;然后突然跳转到26s,这些人已经不在现实世界了(已经死去)。由于这种不连续性,这些人进入了一个悖论空间,也就是说在现实世界中,他们既是活着的又是死去的。因为现实世界必须是连续的,他们在经历的13s里已经死去,但因为这13s被时空“裁切”了,在时间轴上是不存在的,所以他们理论上仍然应该处于13s的状态,也就是“活着”。所以会出现悖论,既死去又活着。
而36天后的回摆意味着时空又多余了13s,也就是说在过去的13s之后,应该是26s的时间,但时间依然显示为13s。
根据设定,悖论空间的时间流逝与现实世界是同步的,回摆可能意味着悖论空间将会坍塌。在坍塌的时刻(也就是回摆的13s),如果在这个悖论空间中的状态仍然是活着的话,在现实世界中就会有一个活着的自己揭开盖子。
因为时间的连续性,最初的那个13s时刻,你存在于现实世界;而在最后的那个13s时刻,如果你仍然活着(意识没有消失),那么你就会(被判定为)存在于现实世界中,世界线会收束。
如果最初时刻你存在,而最后时刻你不存在,那就说明你真的已经死去,死在那多出来的13s里,也就是死在最初被“裁切”的13s。而直到多出来的13s在时间线上真实存在(也就是被所谓的回摆)的时候,你的命运才会被判定,这意味着13s里发生的事情是真实存在的。
所以严格来说,似乎不应该说在回摆时刻自杀,而是要在回摆时刻活着。所以书的结尾也写到,冬树领悟到了“能活多久就活多久”。他并没有主动选择自杀,而是在空间坍塌的过程中,意识逐渐消失。
所以,我觉得这本书应该更明确地解释一下现实的逻辑……我一开始就一直在思考自杀和回到现实之间的必然联系……
总的来说,这个解释似乎还是合理的。我的结论竟然是,这本书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薛定谔的猫这个思想实验……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