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被誉为文艺复兴三杰之首,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还是一位应用学科的天才。达·芬奇的镜像文字笔记一直被视为一个传奇,这本书系统整理了他在绘画、光学、解剖、动植物、地理、地质、机械设计、建筑设计、工程力学、哲思等方面的记录、设计草图和随笔,以及部分信件。通过这些记录,我们可以快速清晰地了解达·芬奇的毕生研究、志向和兴趣。
这本书以优美的草图和流畅的书法展现出达·芬奇的美感,同时又兼具丰富的信息量。通常一张图就足以让人沉思良久:原来我们当今的许多共识和规范,是通过一步步观察、推演、证实和推翻而得出的结论。尽管达·芬奇是一位天才,但他受限于时代和知识积累的局限性,他的结论可能并不全面和正确。我们可以站在后世的研究成果上推翻他当年的结论,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和学习他所秉承的生活态度和精神。
达·芬奇采用镜面和玻璃等工具在绘画中应用镜像,这种镜像文字记录法并不是故弄玄虚,而是将人的视觉立体感受转化为平面,并进行光学研究。他的观察重点都在镜像上,因此他的记录与镜中成像完全一致,需要在阅读时准备一面镜子才能对应到文中的序列号及其说明。
达·芬奇是一个异常敏锐、善于观察和勇于实证的人,他的成就并不令人意外。这可能归功于他的个人品格,他没有被某种"职业化"所矮化和禁锢,并始终保持了辩证思维的习惯。他希望通过理性运用而非盲目抄袭目之所见来绘画,因此他从几何学和光学的角度考察绘画的视觉语言和准确性,又从哲学和文学的角度观察和描绘描绘的形象。为了更好地理解他所要表现的对象,他站在追求"美"的角度去理解"真",从而成为一名医学研究者、具有独特眼光的哲学家,并且不可避免地通过精神分析角度洞察微妙的表情变化。无论何时何地,他都是一个生命力充沛且充满好奇心的“人”,而不是为达到雇主目标而存在的“工具”,这体现了他的自尊,也表达了他对世界的爱和尊重。这一点在他对独处的认识和寓言故事中得到了突出展现。
通过达·芬奇的笔记,我们可以看到,人的好奇心是一种极强的动力,蕴含着一切可能。我们对自然和自身的认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结论和标准,而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无论是一个人的一生还是整个人类的历史,人类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细致观察和体验,投入实践,去除虚假保留真实,一步步依靠彼此和自身的经验成长前进。我们已经走过了多长的路程,而未来仍然是一个无尽的可能性。文明和人性的火光在每个人手中传递,每当思及此,都不禁感叹其中所需要的机遇是多么不可思议。让我们一起拿起这面明镜,共同努力前行。
最后提到书的翻译问题,在封面注明为第二版时不清楚与第一版的区别,并且没有看过其他版本的达·芬奇笔记。但对于翻译存有一些疑问,不知道是因为英语或西班牙语的翻译有隔阂,还是为了准确再现当时的特殊认知而体现在汉语上,很多美术专业的术语和表述准确性欠佳,有时候语序倒错,显得累赘。例如,"浮雕感"可能疑似应该是"立体感","运动的思想意图"疑似应该是"动态/动势","阴影的分支"疑似应该是"明暗交界"。而像"派生影"、"反射影"、"简单影"等表达方式可能缺乏美术专业的审稿意见,不利于现代语境下读者的理解。关于寓言中的"鸟娃娃",可能更合适的译词是"雏鸟"。这些是我个人的感受,仅供参考。再次感谢译者、编辑团队和出版方的辛勤努力,使这本书得以出版,并通过此次鉴书活动让我们有机会一窥这位伟大思维者的光辉思想。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