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和分镜构造的另一维宇宙”这样的概念在我分析漫画作品时一直出现在我脑海中。漫画不仅是文化思想的传达工具,更应该被扩展到个体层面上。对于一幅画面来说,线条只是一种载体,思维才是其全部。当我们看到一幅画作时,画者的灵魂即刻展现出来。然而,在我开始尝试自己画画之后,我发现这个过程是无法被简化的。就像文字表达一样,它受到社会的常规限制,无论你如何超越,你都会一次又一次地被困在词语的平庸和表达不准确之中,努力寻找跳脱的方式。受制于已有的图像范式和美学批判,我不断地试图绕开陷入俗气或者普众的创作模式,不断地绕圈子。而对于漫画来说,分镜被视为一个烂俗化却又具有无限可能性的评判标准。在常规设定和具象化想象之间做出选择,这就是漫画语言的思维深度之所在。一幅画作,它的灵魂的俗套与否可以一目了然地展现出来。在漫画中,独特的灵魂形式是唯一的脱胎于世俗束缚的方案。顺着叔本华的“将意志作为表象的世界”这一理念,经过观察了很多漫画之后,我个人将这个方案定义为以个体独特视角的意志作为展现形式的世界!这种说法避开了对俗套和盲从俗套这两个泛化的批评。然而,这种说法只适用于具有完全自我的人。以我自己为例,当我尝试画画时,这个过程非常纠结,一方面我想朝着涂鸦的另类方向发展,一方面我又扣着分析过的画作现场评分。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的完美主义作祟,我的大脑仿佛被掰断成了两半,各自表现出不同的倾向。或许这就是人的内在不一致性带来的哥德尔第一不完全性定理:在任何足够复杂且自洽的公理系统中,总存在不能被该系统内部证明或证伪的命题。一个人在接受社会化的过程中已经可以被认定为一个复杂且自洽的系统,因此灵魂形式的漂移和表达就是无法被证明或证伪的一部分,这里就不再需要阐释德里达关于语言作为逻各斯中心的理论了。我的思维框架本身已经处于世俗标准和社会命题的影响之中,我并不独立,因此我的作品也会变得迟钝,在对有价值的灵魂形式进行评估时不合格,从而被无情地排除在高质量思想的行列之外。对漫画作品的审视就到此为止了。突破世俗框架,遵循完全独立的灵魂形式,使画笔完全为自己所用的过程,展示灵魂的觉醒。至此,灵魂形式的独立成为了评价漫画和所有文化传达媒介是否合格的标准。因此,对漫画进行分析和理解,就是要揭示世俗理解的表面,试图看清作者的灵魂形式和自我表达的部分。《剑风》引发了我最深刻的思考。这并不是因为它的灵魂表达有多么深刻,而是因为其中不断穿插的三浦建太郎个人弱点的存在。至于这部漫画的视角是否完全来自于三浦的个人主义,我无法下定论。作为一幅画来说,《剑风》确实足够完美,三浦粗犷而持久的线条足以揭示他的灵魂视角;对于鬼魅和幻想的具象化描绘,对宗教和邪教对立、宫廷教官的描摹,其浅显的呈现展示了他对中世纪社会冷漠片面的理解,对人性恶面的较为通俗的认识,而更深刻的揭示了三浦建太郎对反英雄和无政府主义幻想的野心。在这其中没有什么需要斟酌或阐释的思考,只有赤裸裸和纠结的面孔,没有思绪,只有旁白。三浦的思想似乎并不深刻,作为一个在中年时期去世的漫画家,社会的钝化和所谓的伦理教化在融入他自己的同时侵蚀了他的作品。我不打算讨论古茨这个角色的变化,但他情绪的软化和暗黑立场的弱化表明了三浦人生观念的变化。古茨作为一个中世纪时期以战争孤儿的身份受尽全世界每一个部分的侵害,施暴者包括时代、战争、宗教、人性、肉体欲望以及强加于古茨所在乎的人身上的虚荣。三浦认可人性的混乱导致人格扭曲是不可避免的。古茨的杀戮成性是建立在人性的剥削和屠杀之上的信条和依附,在这种情况下,贯穿始终的主题为生杀、人性环境和堕落强迫提供了肯定。古茨的强悍和不屈来自于世俗的丑恶,古茨的扭曲和血腥同样源自世俗的丑恶。三浦一方面描绘了世俗对古茨的打击,一方面以此为背景赞美了古茨的传奇。作用于人的恶俗导致人本身矛盾的存在已经瓦解了此作品对于抨击对象的可能性。如果三浦创作这部作品是为了讲述古茨的悲剧,抨击世事凉薄,那么这部作品就没有意义。可以肯定的是,三浦的创作完全没有摆脱普通人的矛盾和逻辑限制。在自相矛盾的前提下,古茨的抗争在故事中无法带来任何启示,这部作品形成了一个自洽的闭环,没有超越的部分,只有理所当然。古茨的反英雄悲剧在一开始就被启示了,因为鬼魅丛生带来的对生命的执着和美好的崇尚注定了一个不断遭受打击却不轻易放弃的人,因此这样的性格不能被称为伟大。三浦知道坚定如一的诗意,却无法构思一个超越世俗因果的个人性格的坚定如一,一个对他人难以接受的坚定如一,一个虽不自洽却始终如一的坚定。三浦只知道表达坚定,却不明确坚定的对象是什么。古茨没有自我的信念,他的思绪都是被动产生的,他的内在驱动力就是对在残酷面前美好可爱并值得回忆的东西的追求,他的悲剧在这种前提下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丝毫动人之处。人们存在俗念,人们渴望满足俗念,因此产生了对念力和魔法的需求,这样以浮士德模式为主要特征的使徒贸易应运而生。因此,使徒起源于人们对恶俗需求的满足,而能满足恶俗的恶俗本身又可以引起万人朝拜,三浦将之称为“神之手”。在这种念力的传递中,社会变得杂乱无序、魔魅肆虐。社会的魔魅化凸显了人性的伪善和私欲,那些令人作呕的色情和肉体情节展现了人的放纵,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