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行霈先生在他所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关于“隋唐五代文学”这一篇幅,仅独立为三人撰写章节,分别是李白、杜甫、李商隐。这也就意味着学院派对于李商隐的定义仅止于此。但是在当今广泛传播的语境中,李商隐这三个字却真切地存在着文化障碍。或许是因为他不及李杜那般留下众多传世之作,又或许是他的文本过于晦涩,以至于难以为大众所理解。但是李商隐的诗风却有其独到的来源。
首先,他幼年丧父,家境清贫,因而不安全感伴随着他的一生,并内化为一种难以言说的性情,难以直白地表达。其次,他生活在晚唐时期,“牛李党争”的因言获罪之风益见,即使他有很多话要说,也必须隐晦模糊地表达,以确保自身的安全。晚唐诗歌正是在这一环境下而诞生的,而李商隐的诗风也因此而形成。
李商隐的独特诗学审美中,有一个特点是作者单独成篇来解读的,即他的诗作中大量存在着“无题”这一主题。据统计,李商隐共写了十四首“无题诗”,这些没有标题的诗不像其他的诗歌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更多地是一种内心独白。他不愿去解释这些诗的真正含义,因此给它们取名“无题”,使得所有可能点题性质的信息都被隐去了。他将解读和定义这些诗的功能留待其他人或后人去完成。
另外,作者还提到了高阳先生对“无题诗”的研究和解读。在将自己的诗集编纂成册时,李商隐已到了人生的末期,身患重病,贫困交加,只留下了一双年幼儿女和他的诗作。他迫切地想要将这些诗集结成册,希望能够将自己的遗作托付给别人。这个时候,他已经来不及再细心斟酌每一首诗的题目了,所以就出现了多篇“无题”诗。
除了这十四首“无题”诗以外,李商隐也有一些直抒胸臆的作品,其中不乏直白、甚至有些雄壮如《马嵬》二首等。这首诗从字里行间都彰显出了它的意义和来历。如果将之与“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样的诗歌相比较,则能够看出他的诗风差异之大。
这就是李商隐的天赋之所在,但是从他的时代直至今日,他的名声一直未能与他的天赋相匹配。作者在书中还讲述了他在功名之路上的艰难、感情世界的几番历经,以及他身上所内化的宗教气质等等。这些内容汇聚在一起,勾勒出了一个相对更完整的李商隐。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