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段文字中,作者通过一个关于在咖啡里发现死蟑螂的例子,形象地解释了他自己面临的处境。他发现自己的脑部扫描图和杀人犯的一样,开始怀疑自己是否也是潜在的杀人犯。他回顾了自己童年到成人的一些阴暗面,认识到现有科学只能解释人类天性的一部分,人们对心理变态的基因学基础知之甚少。所以,人并非简单的好人或坏人,对的人或错的人,温良的人或危险的人。
接下来,作者反对将心理变态这个词与性变态联系在一起,并反对将某一类人贴上标签。他强调,给一个人下定义代表着一种公众情绪,这样的定义往往会导致灾难和悲剧。他还提到,人们对天生心理变态的存在持怀疑态度,并认为这样的人只是稀有动物,类似于人分娩出一只猴子那样。他认为,在没有真理性的统一标准之前,不应该随意给一类人贴上劣等或人格障碍的标签,也不应该通过测量潜在的人格问题来对待他们。这样做只会带来灾难和悲剧。
作者进一步探讨了流行文化中关于心理变态的案例。他表示,如果没有法律的束缚和刑罚的后果,这些作者是否可能会把他们笔下的构想变成现实的脱序行为。他认为,心理变态应该是外表普通的人,他们无法控制自己与生俱来的攻击性,总是让周围的人手足无措,他们对失常行为很少表现出悔意和同情。他强调,并不是所有反社会人格者都拥有强大的体格,可以与人搏斗并不容易被制服。在权衡之下,狂热于暴力犯罪并不是被考虑在内的性价比较高的选项。
作者还谈到了自己童年时的行为特点。他认为,戏弄别人可能只是人的普通天性,并无不妥之处。他指出,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科学研究来解释暴力狂徒和反社会人格者之间的关系,而不仅仅是通过电影银幕上的形象。他们不是享受犯罪,也不是电影中的嗜血形象。他们痛恨自己格格不入,但又无能为力。这样的人往往不会意识到这是天生的设定,而会一直试图让自己变得正常,却徒劳无功。
作者进一步探讨了青春期的强迫症和宗教控制,认为这是心理变态的表现之一。他认为,强迫症是一种脑回路,通过这种脑回路可以获得愉悦感。反社会人格者对人的弱势感到厌烦,他们认为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他们不理解为什么人们要对他人好,只会产生喜欢和占有的情绪,并对认定的对手充满复仇欲和极端恨意。
最后,作者提到了心理变态罪犯和冲动型凶杀犯的区别,并探讨了这些行为与遗传基因和胎儿发育不足等因素的关系。他认为,变态也有很多种,应该尽快展开研究,探讨合适的治疗手段,使这些人不再终身背负他们与生俱来的十字架。他强调,将某些人贴上异类和十恶不赦的标签,并不会解决问题,只会带来更多的困难。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