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流水般读到最后,心境也是平平的。生活,如其本然得到呈现,鸡毛蒜皮,家长里短,农人本性。这里提到的秦腔是一个象征,它的衰亡预示着秦地乡土的颓丧,从这个角度看到颇有挽歌意味。作者意识到刻意的诗味与典雅才是对全书也是对故土的损毁(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剽劲的秦腔,粗粝才是其本色)。然而,它却仍然在散发着诗味。在乡土真正的离我们远去的当下,关于它的一切都附上了诗味——这是不可挽回的丧失。
在被略去了痛史的当代写作中,历史成为了与现实挂钩的抔抔黄土,厚重和苦难也蕴藏在那落后的乡俗、不洁的习惯、麻木的魂灵和冥顽不化的偏执中,虽然不言而喻,却透过一个个坚忍又愚昧的身影得到展现。贾平凹笔下的万物有灵显以渺小甚至可鄙的物像,并无陈忠实尝试通过白鹿的喻像赋予故土一种洁雅的空灵。人的死亡在厚葬之下却又难以抵得过时代的变迁,自然伟力的不可撼动在此却如同某种隐喻,就这样挪平埋葬了夏家的两个精神化身,像是《九月寓言》中最后轰然沉陷的村落,陈旧的乡民与回归泥土,终被抛入历史进程的风尘之中。
其实还是近乎无事的悲哀,尽管悲哀本身也被消隐的很可以,隐没在比湘西更俗但却也更雅(中原文化)的气息中。然而那入骨的带着终将逝去也无可挽回的沉痛还是会弥漫开来。这么看来,贾氏选择这种不动声色的语言其实也是蕴含着大悲恸的。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