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卫访谈录》由李惠铭和李沛然编写,被邵逸翻译。整个访谈过程中,一直透露着王家卫生活中阅读所占比重的重要地位。
“墨镜王”是王家卫在公众场合戴着墨镜的雅号,它代表着王家卫的特殊癖好。此外,人们还流传着一个关于他的习惯:每一部电影开拍时都没有完整的剧本。据《王家卫访谈录》中的《因为诺拉·琼斯:(蓝莓之夜)》一文透露:“当然,我不能说带着白纸一张去现场,不可能。因为我是当编剧开始的,所以我会有一个粗略的剧本……”电影是一项高昂的艺术投资,剧组聚集了包括摄影、舞美、化妆、服装、场记、演员和后勤保障在内的几百人甚至上千人,每天的花费都非常惊人。然而,王家卫却敢于带着粗略的剧本宣布电影开拍,这种勇气和胆气的源泉又在哪里呢?
《王家卫访谈录》一共包含了20篇与王家卫对话的文章,其中几乎所有的采访者都与王家卫谈到了阅读。因此,在读完《凯悦森林的北丐南帝——与王家卫对谈》之前,人们已经猜到这将是一篇大篇幅的谈论读书的访谈。在这个对话中,王家卫与来自台湾的作家林德耀交谈,两个爱书之人的对话氛围令人印象深刻。他们讨论的书籍和作家包括了《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鲁迅、穆时英、刘以鬯、巴尔扎克、加缪、斯坦贝克、海明威、川端康成、安部供房、三岛由纪夫、太宰治、横光利一、村上春树、马尔克斯、曼努埃尔·普伊格等人。在这些作家中,刘以鬯被王家卫多次提及。
毋庸置疑,《花样年华》是王家卫的代表作。在这部电影中,王家卫为男主角周慕云设定了社会身份,他是一位报馆编辑和作家。这个突发奇想不是编剧王家卫想出来的,而是有历史原因的。王家卫解释说:“那时香港的作家不会被视为严肃的作家。他们是1949年从内地来到香港的知识分子和记者,在香港找不到工作,只能靠为报纸写文章为生。他们写专栏,写美食、赛马、足球赛、保健建议等各式各样的东西。每天必须写很多文章。”然而,在这段回答中,“他们”中是否有一个人叫做刘以鬯呢?王家卫补充道:“刘以鬯当时很有名,他写了大量的文章。”这让人们不难猜测,王家卫是刘以鬯的忠实读者,将他的小说深藏在记忆中。多年以后,编写《花样年华》的时候,他想起了刘以鬯的小说《对倒》,并将其中一些令人神往的诗意文字搬上了银幕。这些文字描述了主角的想法,在多年之后以一种唯美的方式出现在了王家卫的电影里。这无疑是对喜欢阅读的王家卫的最好奖赏。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