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托邦 Mook 让我找回了当年看推理杂志的状态。虽然多人短篇合集存在水平高低、质量参差的问题,但若能有一两篇不错的作品,就基本值回票价。最有价值的是在杂志没落的时代给了很多新人以短篇出道或发表作品的平台。有几篇作品确实能让人感受到国推“后继有人”。第一本《中国女侦探》的主题优势模糊不清,短篇要想塑造好角色更是难上加难,更何况是“女”了。不过抛开主题单看推理或故事本身仍有两篇值得推荐的,分别是柳荐棉的《巨人之怒》和廖舒波的《游园惊梦》;或许得益于选题清晰,本辑《我的日常之谜》综合质量明显比第一本要好。
日常之谜指的是“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谜团”。谜面一般聚焦于正常生活中的“异常之事”。虽然谜底有时可能会涉及到“小型犯罪”,但整体上脱离了罪案的日常之谜写作难免会遇到以下问题:
1. 谜面能否成立:日常生活中的小异常具备一定的“偶然性”和“特例性”,很多人会觉得并不构成谜团(可能只是保安偶然忘了锁门?有的人就喜欢夏天穿棉袄冬天穿短袖呢?)。故事的叙述者可以通过特别在意、纠结来放大谜团的重要性,从而确保读者有足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但必须尽量排除有可能使谜团不成立的偶然和特例。比如本辑收录的凌小灵的《挽歌》,谜面是推理出外公去世前给即将出生的外孙女取的名字。实际上无论是从题材还是切入点来看,都已经非常具备中国特色了,即本土化做的非常棒,因为在我们固有的传统观念里“取名”(名字蕴含的情感)就是重要之事,而取名者(外公)的突然离世使名字成为秘密。作者又通过叙述者的强调和拜托“侦探”来加固谜面,做的非常到位。当然后续的递进式双重解答也使得“以小博大”的故事非常完整,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特殊历史的情感内涵也令人读完不禁潸然泪下。
2. 清汤寡水能否美味:缺乏激烈冲突和矛盾的情况下,需要足够意外的脑洞、相对缜密的逻辑来增强本格推理方面的性质。比如本辑收录的里卡多的《摩天轮与在摩天轮底下狂奔的男人》。一开始以为写干饭过程是在疯狂注水,没想到全篇皆是伏笔。竟是推理最强的一篇。第一重解答是比较常规的合理推断,但到了第二重解答就完全变成了无厘头风格,但他完美回收了大量伏笔,这个离谱的谜底同样令人心服口服。
因此不难看出比较合格的日常之谜首先要保证“谜面成立”,其次需要考虑的是逻辑通畅,加上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谜底。国内感觉还没有专注于写作日常之谜的作者。我读过的作品里比较喜欢的有陆烨华的《春日之书》、钟声礼的《放学后的小巷》等。回顾读过的日常推理,整体基调还是更偏向于轻松、温馨、欢乐的氛围。所以偏离了这一轨道的作品或多或少会有一些不适感。比如本辑收录的《尖叫之屋》像是三流烂俗恐怖片路数,显得完全格格不入;《偷外卖的贼》最后的反转也有点“刻意暗黑”的嫌疑。
此外,鸡丁的《魔法少年的谎言》、《面包不是用来踩的》,玉米的《西瓜和幽灵》,林星晴的《偷外卖的贼》存在一个通病。温馨感人的故事确实深得日常之谜的精髓,可惜推理过分平庸了一些,离佳作差一口气。
期待第三辑出版。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