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装秀如何打造品牌光环?
那些时装秀,眼花缭乱,什么牌子分不清,但能确认没几件是日常可以穿的,也就只有那些模特在台上时可以穿一下。关于这些时装,还有一个问题常冒出来:“为什么那些模特都那么冷漠?”他们总是目不斜视,脖梗挺直,不是酷而是冷,谁愿意看冷面孔?
在唐•汤普森的《奢侈品经济学》里,我找到了答案:办这些秀的东家并没打算把这样款式的衣服拿出去卖,办秀所花的高昂费用,也没打算从这场时装展示中直接获得的订单中回收。这样的秀,目的只是秀,而非立刻产生销售量。其目的是打造品牌光环,为了“彰显品牌的创造性、获得媒体曝光率,品牌希望借此得到顾客的认可”。
模特们的面无表情也是出于展示衣服的需要,因为“这样才能让观众的注意力一直放在衣服上”。原来如此,言之有理。商家心里清楚要向市场传递什么信息、怎么传递,以及要传递给谁。其中一部分信息是要传送给那些从不购买这个品牌、未来也不会购买这个品牌的群体。为了传递这些信息,商家自然需要进行一定的开销。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是浪费,但事实上,当许多不购买这个品牌产品的人们也认可它的品牌地位时,能够买得起奢侈品的少数人才会认可它的价格,才会知道这个价格不一般的产品为什么值得购买。
选择奢侈品的人们需要奢侈品为他们带来什么——不仅仅是经久耐用、漂亮、帅气,更重要的是贵。贵到足够让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很少人愿意为它们花钱。当这些产品足够贵时,就能够表达出使用者与一般人不同的身份。哪怕产品没有Logo,哪怕Logo隐蔽得不易被觉察,别人不知道,关键是自己知道。购买者买的,是身份的界定。
奢侈品,也许并非每个人都会购买,但如果能够了解一些《奢侈品经济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一些社会心理,了解为什么有些人对奢侈品有如此强烈的追求。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