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本书作者所讲,分子人类学在近几十年间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对学者和公众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为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推动力。尽管关于人类起源这一宏大话题尚未达成根本性的结论,但书中的第4章和第5章所介绍的关于考古学、语言学、民俗学和历史学等领域的交叉融合研究成果令人着迷。例如,关于拓跋鲜卑迁徙路径、嘎仙洞遗址可能并非北魏皇族起源的新颖论点,都非常引人入胜。
然而,遗憾的是,本书并未成功实现其既定目标。它不能仅按照学术界的习惯来编写,而是应该假定读者具有广泛的背景知识,并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使读者理解和感兴趣上。
举例来说,第1章的定位是介绍分子人类学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和基本方法论,而不应过于纠结于具体的细节,而是应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明关键思想。
关于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DNA测序技术的区别,虽然在科研领域非常重要,但对于读者理解分子人类学来说却并非关键,这一部分完全可以大幅压缩,甚至省略不提。
实际上,真正重要的是在完成测序后,如何使用DNA数据(主要是遗传标记)的信息来解决问题,这是该学科的精髓所在。然而,本书中只是列举了一些数据分析的方法,始终没有深入探讨问题的本质。例如,关于遗传标记的相关性分析(如主成分和聚类等),所得出的结论应该是关于群体间DNA某些方面的抽象相关性,并非具有确定性的结论。然而,本书在这一问题上表述不清,可能让读者错误地认为统计学分析是确定人群亲属关系的“灵丹妙药”。
再举一个例子,关于现代人起源的研究,尽管第1章和第6章都有涉及,但并不容易理解。实际上,其中涉及两个关键问题:一是人类如何从非洲走出,二是各地现有人群的直系祖先来自哪里。个人理解是,前者是通过从古代向现代研究的方式来解决的,而后者是通过从现代向古代追溯的方式来解决的。如果这两个方向能在某个地方相交,那么这些关键问题就能够得到清晰解答。
因此,不如将注意力集中在几个具体问题上,而不是在书中铺陈过多的学术界重要问题,却无法给出深入解答的情况下。
例如,只讨论一个问题,即东亚地区人类祖先的溯源研究目前进展到了哪个阶段,遇到了什么问题(例如,元谋人并非我们的祖先,那么发现的最早祖先是哪个年代的)。其他问题可以作为引子留下,提供一些问题的参考书目。
当然,这里也要为作者开脱一下。可能作者的考虑是,首先必须写一本全面的书,才能解决存在与否的问题,填补知识空白。
从这里可以看出,国内的学科研究人员更多地会将精力放在申请项目和评奖上,而从事实际研究和写作的人较少(毕竟这些工作更多取决于兴趣驱动)。
期待能有更多的研究者能够摆脱低级趣味,真正研究一些有意思的问题,并将研究成果与社会大众分享。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