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探讨了一个老外在中国生活的故事,与其他外国人在中国的非虚构作品不同之处在于,作者本身的存在被强调并成为故事的核心。与大部分非虚构作品一样,沈恺伟的目的是观察和理解中国人和中国物,但他与其他作家不同,更关注的是自己与中国的关系。
从书中可以看出,沈恺伟对自己的身份感到困惑和迷茫。他对于在中国生活的目的、结婚、离婚等问题都感到疑惑,甚至不确定是否应该继续留在中国。他将自己的外高祖父的故事插入其中,这位百年前的牧师在中国有着坚固的地位,而这种坚固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却是不可获得的。这种对坚固的渴望和不可得的感受与许多中国人的现状相似。
这种不确定感贯穿整个叙述,给读者带来了不同于其他非虚构作品的共鸣。作者的视角经常与作者本人一同出现,不仅审视他人,也审视自己。问题不仅提给读者,也是作者自己问自己的。作者在中国生活的多年里不断变换生活空间,努力去感知和理解世界,寻找自我。然而,至今为止,他的这些目标似乎并没有实现。在这个寻找自我的过程中,他做了很多尝试,包括寻根、寻锅、量包子,这些尝试类似于他在开头提到的骑摩托车冒险经历。他明知道可能会失控,但求生欲让他不得不尝试一些事情,重要的是不要翻车,其他都不那么重要了。
因此,当我们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对于书名“洋盘”的理解可能会有所不同。洋盘或者Outsider不一定是指其他人或者其他群体,更多地是指自己。换句话说,沈恺伟写的不是外国人与中国人或者广义的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而是人与自己的关系。在这里,接纳他的不仅是中国人,也有他对自己的接纳方式的寻求。这就是一个老外在中国寻找接纳自己的方式的故事。至少在三年前,他好像已经找到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