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看似是一门玄乎的学科,在很多影视作品中心理学也被传得神乎其神,印象最深的是周浩晖的《邪恶催眠师》系列作品,将“催眠师”这一职业神化描写,“催眠师”真成了催眠师,在睡梦中探究人们内心深处的秘密,还能在深度睡眠中随意操控他人。
在这部作品中主角可以随随便便用心理暗示给别人种下一个种子,也许是随意的一抹,也许是看向怀表的一瞬间,这个人就被给予了心理暗示,只要触发到关键词就会被激发被给予的心理暗示,做出相应的行为,哪怕是伤害自己。
当时内心只觉得心理学真牛逼,这样都能做到,看的也过瘾;这不就是神话小说中的“仙术”嘛!但心里还是对此存疑,而且是非常存疑,毕竟是小说杜撰,不当真。
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也逐渐了解到了心理学的一些常识,起码不是犯傻的那种,得到了验证,小说杜撰不可当真。催眠手段是有,但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神奇,能随意做到催眠一个人,往往需要各种辅助道具,而且别人也特别配合的情况下。
至于在催眠中伤害别人的举动,更是没有理论支撑,人体虽自我是有保护机制,真要下达伤害自己的指令,当疼痛的一瞬间自己就会清醒了。
心理学是一门严谨而又难以量化的学科,就像古老的问题“我是谁”一样,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而且每个人每个时期的答案也不会完全相同。
在心理学中人们总想弄清楚人们为什么会这样做或那样做?《人格心理学》其实就能相对合适解答这个问题。
人格是什么?在此书中,人格是描述了一个人通常的行为模式、情感和想法。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描述一个人的人格一般是说这个人怎样怎样,是总的表述,是各个方面的描述,不只拘泥于某一方面。
当然,在学科里面,人格也是复杂而宽泛的,其中大五人格特质理论是近些年来在人格心理研究领域内应用最广泛的理论。
心理研究者就自我形容应用最多的五个形容词因素罗列出来,虽然不足以将人们的全部自我描述一网打尽,但也涵盖了大部分,这五个因素分别是:
外倾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开放性
至于为什么这几个形容词就能代表人格,可追溯到18世纪晚期的词汇学假说-假定人格特质能够由语言体现,这也是人格量化的一个重要历程。
书中讲解的不止这些,书中分为三个部分。一者为人格的定义和评估方法,讲解人格这个概念和人格评估的方法。
二者就是人格的流派,心理学发展至今,有着诸多的分支,人格心理学作为其中的一个领域,其下依旧有着自己的发展历程和不同研究方向的侧重点。
其三就是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部分,相信也是人们最感兴趣的一部分,它会研究人格与人本身不同方向的联系。如同性别、文化、人际关系、生理或心理健康与人格的关系。
让对人格感兴趣的读者有良好的体验感,此本读物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读完且理解透彻的,它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强关联,能在生活中得到应用,纸上得来终觉浅。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