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猜,你的书柜里可能有一摞未被使用完的笔记本,而你的手机里可能也收藏了一堆资料。然而,这些被抄下和收藏的内容可能很少被翻阅,有时甚至难以找到。
《笔记的方法》这本书引起了我的共鸣。刘少楠和刘白光是flomo(浮墨笔记)的创始人,我早就下载了flomo,但一直没有使用。我最初以为这本书是关于flomo的用法指南,然而翻开之后才发现,我实在太肤浅了。
这本书只用不到5%的篇幅介绍了flomo、幕布和小报童,剩下的内容都是关于有效记笔记的方法。书中论述了笔记的“四大系统模块+三大核心方法+两大底层心法”,并且提供了11条具体建议和40多个真实的笔记案例,可以说是一本非常实用的笔记工具书。
阅读这本书非常顺畅,我对其中的两点共鸣特别强烈:第一,好的笔记必须能够被找到并且能够派上用场;第二,线上笔记工具应该简单易用,功能要简约明了以便应对复杂的需求。
我从这本书中获得了一些收获:树立了一种思维方式,消除了两个误区,以及得到了三点启发。
一种思维方式是:记笔记的核心目标是提升未来的自己。记笔记不仅仅是为了收集信息,更重要的是在未来遇到问题时,自己过去记录的笔记可以及时帮助到未来的自己。
消除的两个误区分别是:一是不要过分注重笔记的形式,而应该注重内容。你要记录的内容一定是对自己有启发的,而且要问自己为何被触动,并将答案记录下来。二是不要照抄书上的内容,笔记一定要用自己的话来记录。因为机械地照抄不仅不能增长你的知识,还会导致在需要帮助时无法回忆起内容,更无法应用。
三点启发分别是:一是要积极掌握信息主动权,构建自己的提问系统,审视自己与信息的关系,才能有效规避信息成瘾和信息茧房,从而避免被信息所支配。二是要将笔记积少成多,零散的信息也要整理起来。当给笔记做标签和分类时,要有意识地建立网状结构而不是层级结构,可以借鉴书中提到的I.A.P.R法或以辅助决策为导向的分类方法。三是要注重获取书本之外的信息,笔记不应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还应主动获取实践信息,例如灵感笔记、个人感受和情绪、直觉和实战经验、某领域专家的资料等。
这本工具书使我能够写好、找到和应用笔记,而其中的思维体系使我们在记录和反思中不断成长。正如flomo官网上所说的,“持续不断地记录,自然会显现意义”。我默默更新了蒙灰的flomo,并从现在开始重视记笔记的重要性。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