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马祖大寂禅师的话引出了修道的本质和不同层次。师指出道并不属于修,修得即修还坏,与声闻相同,修道人即是将自性本来具足,但在善恶事上不滞的人。这样的修道人通过取舍善恶,观察空性并入定来达到造作的境界。然而,如果向外追求,远离初心,即使看似尽心尽力,只是局限于三界的范畴。只有彻底消除妄想,根除念头,才能超越生死的根本,获得无上的法王宝藏。
4,这里指出本心既没有迷惑,也无需觉悟。即使分身放光现出各种形态,还不如回归本来的死灰。
5,比喻水无筋骨,却能胜过万斛重的船只。说明真实的力量不在于外表的形状和形式,而是内在的本质。
6,吃酒、肉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中住着贪恋才是执着于中丞的禄位;不贪恋则是中丞的福。这是说我们在对待物质享受时,执着于其中的欲望和贪恋,会让我们一直追求禄位的财富和名声。而不贪恋则能享受安稳的心灵自在。
20,百丈大智禅师通过触恶住恶、触善住善、不住善恶两边等方式,描述了不同层次的觉悟。触到恶念后能及时离开,称为众生觉;触到善念后能持续住留,称为声闻觉;不住于善恶两个极端,也不固执于知解,称为辟支佛觉或二乘觉。最终不依附于善恶或无善恶的知解,始称为菩萨觉;既不依附住守也不穷究无住,最终得以成佛。这里说佛不住佛,指的是佛陀超越任何依存和执着,达到真正的福田。这个福田指的是佛陀所开示的真理和智慧的境界。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