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缺乏宗教土壤,可能是导致其对西方宗教有着朦胧好奇心的原因。儒家、道家等哲学流派虽然百家争鸣,但它们并不等同于神祇。在写作中,我们可以基于时间脉络、专项人物、事件进程等因素来进行论述,这样既不会枯燥稀薄,也不会主观意识喧宾夺主。在内容方面,详尽的文献和精细的译文对于读者来说是一大馈赠。尽管通读一遍可能无法完全记住所有内容,但历史是伟岸的,时代是蓬发的,而生命和人类的存在在这其中变得微小起来。虽然这一切的留存痕迹是人类的烙印,但很难再找到像基督教一样的历史。因为共同意志而凝聚的集体在多维作用下被拆解成极端的对立,文化的相似性不再是纽带,而变成了战壕。世界变得前所未有地紧密成网,也变得前所未有地充满张力和矛盾。宗教这或许是证明现世疯狂中寻求安谧的最好例证。宗教已经超越了王国和权力,成为更加纯粹的信祷,但权力和王国仍然希望宗教为其背书。当人们开始质疑生活的温饱和安康,虔诚地进行信仰仪式是否还具有价值时,教义是否背书侵略,战争和谈的焦点是专注于神灵还是武力?基督教的历史能教会我们当下什么呢?我们可以尝试抑制分裂,但永远无法将立场缝合起来。在某种程度上,这已经与信念无关,而是民族国家在下意识和实力的必然宿命。
或许人文学科最无助的就是它总是成为博弈的起点,却难以为博弈的终点做出任何努力。历史走至今时今日,必然需要全球化的视角来解读。这需要我们超越某种主义,意识到人类是统一的。夜间,我偶然刷到朝韩离散家属团,突然意识到,即使个体的爱可以持续永远,却无法克服时间流逝而导致的世代隔离。无论战争的结局如何,这个鸿沟已经成为了现实。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