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生活》第20版共读第2周
本周共读范围:第3章~第4章
本周思考题
第3章
1.感觉信息是如何在神经元内部以及神经元之间进行传递的
感觉神经元是身体中负责传递感觉信息的基本单位,它们通过电信号的方式将外界刺激转化为神经脉冲,并将这些脉冲传递到大脑中进行加工和解读。而神经元的传递信息的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涉及到多个层面的机制和结构。
2.简要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脑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基本作用是在神经系统中接收和传递信息。
外周神经系统由遍布全身的神经组成,是把神经中枢与各个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联系起来的神经机构。
从解剖上看,外周神经系统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
12对脑神经是由脑发出的神经,包括嗅神经、视神经、位听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31对脊神经由脊椎两侧的椎间孔发出,包括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和尾神经1对。
从功能上划分,可以将外周神经系统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躯体神经是到达各个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神经,中枢神经通过它们支配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自主神经又叫植物神经,分布于内脏器官,是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又可以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负责唤醒有机体,调动有机体的能量;副交感神经负责使有机体恢复或保持安静,使机体储备能量,二者具有拮抗的作用。自主神经一般不受意识支配,其活动与情绪的表现有密切的关系。
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个部分组成。细胞体的功能为整合神经冲动;树突接受外界刺激,将神经冲动传递至细胞体;轴突再将神经冲动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神经元之间的连接部位叫做突触。
神经元包括感觉神经元(传人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脑又有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组成。
脊髓包括脊髓灰质和脊髓白质,前者由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自主神经元构成,后者由脊神经的神经纤维构成。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低级的部位,主要负责信息传递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
脑干位于颅脑内与脊髓相连接的部位,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三个部分,是脑的最古老的部位。脑干网状结构分布在脑干上,由许多尺寸和类型不同的神经元构成,调节着脑结构的兴奋水平,是调节睡眠和觉醒的神经结构,可以维持注意并激活情绪。
间脑位于脑干之上,被大脑两半球覆盖,由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组成。丘脑是大脑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它对传入的信息进行选择和整合,再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部位;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下丘脑调节内脏系统的运动;底丘脑调节肌张力,使运动能够正常运行。
小脑位于延脑和桥脑的后方,其表层是灰质,深层是白质,主要负责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实现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
大脑,也叫端脑,覆盖于脑干、间脑和小脑之上,其外层是密集的神经细胞体,被称为大脑灰质或大脑皮质,其内部是髓鞘化了的神经纤维,被称为大脑白质。大脑白质内有灰色核团,被称为基底核。
大脑皮质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机能,具体如下:
中央前回:躯体运动中枢; 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 中央后回:躯体感觉中枢; 顶叶:以躯体感觉功能为主; 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 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
另外,前额叶皮层和颞、顶、枕皮层之间的联络区与复杂的知觉、注意和思维过程有关。
边缘叶及皮层下的一些脑结构共同构成边缘系统,是内脏功能和机体内环境的高级调节控制中枢和情绪的调节中枢,与动物的本能活动和记忆活动有关。
3.关于环境丰富性的研究对大脑可塑性有何启示
成千上万的神经元无时无刻都不在进行传导,将所接收到的各种信息转化成一系列的躯体和行为的活动,然后最有趣的是所有这些神经传导的结果是大脑的自身也无时无刻都在发生变化,研究者把这种脑的特性改变称为可塑性。神经学和心理学领域的大量研究关注可塑性的生理基础,研究者们考察学习如何形成以及源于现有神经元突触传导的改变,大脑受各种各样的环境和活动影响。
而关于可塑性的研究也启示我们,新的细胞生长和生活经验都能够重塑大脑。也就是说,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对大脑的形成和改变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多去体验新的生活,多去读新的内容,以重塑大脑。
第4章
1.信号检测论如何解释为什么人们会在相同的感觉体验下做出不同的判断
信号检测论是心理物理学中的一个理论,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将客观的感受性和主观的判断标准区分开来。其他心理量表测定阈限时,都是将二者混为一谈的,这就会出现结果不准确的情况。比如说用测量物体重量的差别阈限时,小A作答比较大胆,当他感觉两个物体重量有细微差别的时候,他就会大胆说出不同,而小B作答比较谨慎,他要在两个物体重量相差很大时才会报告。但是实验者并不能由此得出A比B感受性强的结论。
2.什么是三原色理论和拮抗加工理论,两者是如何结合起来解释颜色视觉的
三原色理论是指将白光分解为三种原色,即红、绿、蓝,这三种原色可以按照不同比例混合产生其他颜色。这是因为人眼对红、绿、蓝最为敏感,我们的眼睛就像一个三色接收器的体系,大多数的颜色可以由红、绿、蓝三种色按照不同的比例合成产生。同时,绝大多数单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
拮抗加工理论则指出,所有的视觉体验都源于三个基本系统,每个系统包含两种拮抗成分,即红绿、黄蓝、黑白,也称为互补色,互补色之间具有拮抗作用,当一个成分疲劳或过度刺激时,就会增加拮抗成分的相对作用。
这两个理论共同解释了颜色视觉。三原色理论说明了颜色的基本构成和混合原理,而拮抗加工理论则解释了颜色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对比,以及颜色感知的机制。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更全面地理解颜色视觉的过程和现象。
3.什么是自上而下的加工和自下而上的加工,为何两者对于知觉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自下而上的加工是指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进行的知觉加工,强调了刺激本身在模式识别中的重要性。刺激信息通过感受器传入,触发模式识别过程。简单的基础水平特征的结合使我们能够识别更复杂的整体模式。自下而上的加工依赖于感官输入,主要通过感受器和感觉神经通路传递信息。
自上而下的加工则强调知觉者对刺激的主观解释和意义的作用。它依赖于感知的主体,包括个人的需求、兴趣和期待,以及对事物的预先准备状态和一般知识经验。自上而下的加工通过脑的高级认知过程,如注意、记忆、期望和情绪等,对感官输入进行解释和整合。
这两种加工方式在知觉中都是必不可少的。自下而上的加工提供了刺激的基本特征和细节信息,而自上而下的加工则提供了刺激的上下文和意义。两者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知觉过程。不同的刺激和任务可能对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有不同的依赖程度,但它们都在知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周拓展资源
第3章
1.《进化心理学》(第4版),戴维·巴斯著,张勇等译,新曲线出品,商务印书馆2015年出版
2.《生物心理学》(第10版),第2~5章,詹姆斯·卡拉特著,苏彦捷等译,新曲线出品,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出版
3.《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第7版),第1章“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罗杰·霍克著,白学军等译,新曲线出品,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年出版
第4章:
1.《生物心理学》(第10版),第6~8章,詹姆斯·卡拉特著,苏彦捷等译,新曲线出品,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出版
2.《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第7版),第2章“意识与知觉”,罗杰·霍克著,白学军等译,新曲线出品,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年出版
3.“超感知觉——无需感觉的知觉”,《心理学导论》(第9版,上册),p249-251,戴维·迈尔斯著,黄希庭等译,新曲线出品,商务印书馆2019年出版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