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舞弄清影》的作者简墨,不仅是一位拥有琴棋书画修养的艺术家,还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他的作品数量庞大,已经出版了至少400万字,并且获得了多个文艺奖项的殊荣,如刘勰文艺奖、冰心散文奖和孙犁散文奖等。
在《起舞弄清影》中,简墨谈到诗和词的不同,他认为诗体现的是一个人的品质,而词则代表了一个人的性情。因此,要真正理解古诗词,就必须将作者与他的作品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诗词的作者才能展现出真实、丰富的形象。
在这本书中,简墨精彩地描绘了十八位宋朝词人的作品和个人经历,将他们的词作与他们的生活相结合,不仅展示了词人们在不同阶段的境遇,还展现了他们作品创作时心境的转变。
举例来说,简墨在书中写到了寇準,他是一位非常聪明才智出众的人。简墨说,寇準去世后,“大宋也好像死去了”。这句话表明了简墨对寇準评价之高。书中描写了这样一件事:寇準与张咏同朝为官。寇準担任宰相,而张咏心中不满。一次他们在外地巡视时相遇,寇準热情地招待张咏,为他安排了吃住,甚至提前等着为他宴请。最后饯别时,寇準谦虚地问张咏:“您有什么教诲给我的?”张咏就委婉地提醒寇準读一读《霍光传》。寇準一直没有理解张咏的用意,直到他在书中读到“不学无术”四个字时,才恍然大悟,原来张咏是在暗示他自己的不学无术。但寇準没有争辩,也没有报复,他只是轻笑着接受了这个教训,然后继续与张咏保持良好的关系。寇準从小就展现出了他的才华,八岁就开始写诗,十五岁就熟读《春秋》,十九岁中进士。无论是在封建时代还是在现代,这都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年轻人。因此,张咏的评价有失偏颇。然而,寇準面对这种不实的评价时,只是轻笑着接受了它。这显示出了寇準的宽容和大度。他既尊重不同的观点,又具备高度的理性和智慧。他知道别人的评价并不会改变自己的真实本质。他就是什么样的人,他就是什么样的人。所以他不需要争辩,也不需要发怒,只是听着就可以了。苏轼曾经说过:“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有些人在面对不公平的事情时会挺身而起,但这并不能算是勇敢和智慧。而有些人在面对无端的批评时能够泰然处之,不惊不怒。这体现了他们对自己远大目标的追求,是真正的英雄品质。寇準就是这样一位才华出众、和缓从容、善于变通的人。
在书中,简墨还写到了柳永,他是一个逆境中前行的歌者。简墨说:“一个人选择飞翔,多半是因为地上已无路可走。”柳永选择成为一位诗人,正是因为他得罪了真宗,结束了自己的仕途。在今天看来,这个事件可能微不足道,但它却毁掉了柳永十年寒窗的努力:柳永初试失败,他写下了“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句子。后来他多次参加科考却都失败了,于是他打算写一首诗给皇帝看,希望能够得到一个差遣,结果真宗给了他一个回应:“且去填词,何要浮名。”这句回应直接断送了柳永的仕途。这就好像我们考试没考好,喝酒发泄了一下不爽,喝醉时说了一句,“哼,我也不想去呢!”然后考试主考官听见了,就直接扣掉你的分数,给你记录档案,永久开除学籍,并告知所有学校不要录用你。一个酒后的话语就能够导致仕途的毁灭,真是让人不解。也不知道是因为世间没有柳永这样的才华,还是考官们心胸狭隘。简墨在《起舞弄清影》中说,前人对柳永的评价褒贬不一。我不能算得上是前人,但我知道写下“望京国。空目断、远峰凝碧”的男人是多么的落魄和自豪。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发现,简墨在《起舞弄清影》中对于词人们的描写形象深入细致,不仅仅是表面的成就和文章,更注重于他们的品质和性情的展示。他通过细腻的文字描写,让读者更加了解这些词人的人生和作品背后的故事,使得整本书更具深度和内涵。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