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探讨了《消费主义的矛盾》这本书给作者带来的感悟和思考。作者表示,虽然全文篇幅较短,但是阅读起来并不容易。他认为,书中的文字虽然都很熟悉,但是通过作者的排列组合,却无法理解,给阅读带来了困难。对于文化水平一般的作者来说,读书的可读性非常重要。
作者原以为这本书会给失业中的他带来一些方向,但是在阅读过程中无意中发现书中揭示了很多道理和历史发展过程,比如工作伦理、工厂体系的诞生等等。这让作者开始将这本书当做政治经济历史的读物来阅读,发现书中的内容变得更有意思。
在书中,作者列举了一些触动他的部分感受。首先是工作伦理,他将其与之前所了解的人类社会的三大制度,即强制教育、强制工作和强制婚姻联系在一起。其次,作者认为工厂体系的出现瓦解了工匠们全心投入和具有奉献精神的特点,使得工作无法再产出艺术级的绩效。
作者还对工作伦理进行了深入思考,将其比作封建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被认为不完全正确的事情。然而,这种理念却仍然根植于很多人的脑子中,上位者仍试图使用这种方式来统治下位者。
书中还提到了身份的重要性,认为工作是塑造身份的首要工具,并且人们终其一生去构建这个身份。在消费者社会中,所有人都成为了消费者,拥有相同的身份,只是消费能力不同。影响消费能力最重要的因素是财富,因此财富成为了身份的象征。
作者还单独聊到了身份这个话题,认为一个人可以有很多身份,并可以自如地切换。身份是外显的,而支撑身份的是资源结构和能力。通过反思,人们可以更早地找到自己是谁。
消费主义之所以兴起并成为主流,是因为它引入了美学的概念,将崇高的体验放在首位。消费主义认为工作的价值取决于能否产生愉悦体验,一种不能使人获得“内在满足”的工作被认为是没有价值的。
书中还指出,现代生活方式是不断塑造世界的过程,现代化并不是通往现代性的道路,而是一系列不断变现的行动。
可以看出,秩序和规范是社会形成的两种强制力。然而,向往秩序就是向往死亡,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不断破坏秩序的过程。规范则是秩序模式在人类行为上的投影,限定了可选的行为模式。
整篇文章通过列举书中的观点和作者的思考,探讨了消费主义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虽然篇幅有限,但是内容扣除了一颗星。但是,通过这本书的阅读,作者对工作伦理、身份的重要性、消费主义的崛起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些思考使得阅读变得更有深度。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