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仓鼠党,外加些许知识焦虑。作者提到的那些生活囧事我都有过一模一样的经历。什么十多年前刻录的光盘,翻出来完全不记得光盘里的内容。什么分享给别人的知识重新从别人嘴里听到的时候跟崭新的一样啦。还有热衷各种笔记类app,却又一直在尝试新的啦。一边翻看一边感觉空气都开始凝固,这这这,这就是乞丐版刘少楠,哈哈哈哈~~~~
几点感受:
第一,方法丛书已经刷到第四本(沈祖芸那本还未读)。从看过四本的难易程度来说,笔记的方法是最好入门,最实用且最好读的,而和笔记的方法有直接进阶关系的,就是研究的方法。因为研究的方法中提到了大量方法,对应到笔记的方法,就是基操,不会从零开始。而当时没有阅读笔记的方法,直接去看研究的方法,其实有点吃力。
笔记的方法的入门门槛极低,只要有一丢丢自己的想法,会打字,都可以算入门。
方法丛书目前是出了五本
第二,本书最推崇的三板斧,卡片笔记法,标签大法和每日回顾。可以说是降低记录门槛,降低分类成本再把笔记们内化到自己心中为自己所用的一条龙服务。
其他两点不必多说。让分类从标签中自动生长出来,再去维护标签。最终形成一个能用得上,不会尘封在笔记本里积灰。这个神奇的方法,不亲自试一下是很难相信的。于是购买这本书贴心得随书附赠了flomo的一个月会员。
亲测效果良好,目前使用第七天,36条memo,53个tag。不花时间做分类,也不妨碍找到每一条笔记。书中提到的标签层级对我来说也是个新概念,摸索了一下,感觉是笔记本的升级版,但是需要在打标签的时候心里就有谱,所以,去实践吧。
试用7天flomo,感受良好
最后是书里的一些金句
在介绍light笔记案例的的时候,稍稍突兀地出现了:
“知识就该主观分类。因为知识本身没有任何价值,只有为我所用才有价值。人是万物的尺度,我亦是所有知识的尺度。”
知识就该主观分类
“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
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
对一件事情想的越多,越有可能记住它。这个跟前文提到的必要难度理论是异曲同工的。输入的时候经过了思考也是增加了必要难度,方便未来提取输出。
“视角转换,等于增加80点智商。”
时间转换,等价于增加80点智商
这句在书中出现了不止一次。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自己要驶向哪个港口,那么哪个方向的风都不是顺风。”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自己要驶向哪个港口,那么哪个方向的风都不是顺风。
叩问内心,什么更重要,突然想起这是李笑来的金句。
拉图背面是感谢墙
完读纪念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