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对苏轼的印象是他的豪情和狂放,尤其是《老夫聊发少年狂》这首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现在,每次提到苏轼,我都会想起他的代表菜品——东坡肉。我尝试过几次做,但始终没有他的那种精致和细致,只能满足一下口腹之欲了。
小时候,我背诵苏轼的诗词,感受到了他的豪情壮志;长大后,我了解了他的生平,学到了他的乐观豁达。
最近我读到了郭瑞祥老师写的《苏轼的朋友圈》,感受到了苏轼胸怀豁达的品质。他的家人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苏家祖上曾担任宰相,父亲苏洵发奋读书功成名就,成为一代文豪,母亲也是知书达理之人。他们不仅赋予了苏轼文学天赋,还通过言传身教塑造了他的文风和文采。
苏轼的伴侣们也在他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王弗之是他的心灵伴侣,挚友,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王闰之则是他的贤妻良母,是他日常生活中的陪伴;朝云则是他的红颜知己,给予他晚年的慰藉。
与苏轼一起读书并且相伴终身的苏辙可谓是他的知己。两人一起赴京考中进士,几乎形影不离。即使离开后,他们仍频繁往来,互相思念和赞赏。他们之间的情感被形容为“同学加师生,兄弟加朋友”。
在苏轼进入社会后,他的师长张方平成为了他的引路人,既是师长,又是朋友,甚至是父亲般的存在。欧阳修则是他的童年偶像,他们在朝堂上是师生,在文学上是知音,在政见上是盟友,对苏轼一生的官场和学业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们对苏轼的影响是最大的。
苏轼与许多知己相聚时,总是展现出他爱热闹和喜欢戏谑的本性。他与李常开之间,他调侃对方的身高,显得无忌惮和随兴所至。还有王巩,还有陈慥,还有他在低谷时期的黄州友人们,他们为他排忧解难,共度难关。
当然,说到苏轼的朋友圈,必须提到他的政敌王安石。苏家与王安石互看不顺眼已久,他们之间在政治上存在分歧。苏辙的授官受到了王安石的阻挠,苏轼对王安石的变法新政进行了反对。二人长期互相讽刺和挖苦。然而,晚年时,他们都放下了心头的恩怨,互相欣赏对方的才情和诗文。最终在江宁相逢时,两人笑容满面,泯除了之前的恩怨。苏轼曾说:“我可以陪玉皇大帝,也可以陪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这样的胸怀和豁达,值得我们学习。
苏轼受到世人喜爱和赞美,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文学才华,更是因为他的高尚品质。每个人都能从他身上学到一生受益的品质。来苏轼的朋友圈看看吧,你会发现一旦进去了,就不愿意出来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