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进学思行精进学思行2023-11-1107:09发表于上海
你有经历过痛苦或者恐惧吗?你一般会怎么面对和处理呢?坦诚讲,我有时会选择让自己进入一定的舒适圈,比如刷个视频、看个电影或者就是和朋友聚会一下,让自己放松下来,等缓过来后再前行。
偶尔这样做,没有问题,但是如果让其形成一种习惯,则会让我们形成习惯性回避,反而不利于我们进步和成长。那么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吗?
最近我在读菲尔·施图茨和巴里·米歇尔斯合著的《The tools》(中文翻译为《自愈》),其中提到的方法对我很有启发。这本书本质上是一本心理自助书籍,为什么书名叫《The tools》呢?
我理解,作者想传递的意思是:为了解决自己内在的问题,更好地前行,我们不需要复杂的精神分析,追溯童年,而只需要简单的工具,让我们在行动中体验,从而完成自愈。
在这本书中,作者介绍了四种工具:逆转渴望、积极的爱、内在权威和感恩之流。本文重点分享逆转渴望这个工具。
首先,什么是逆转渴望呢?回想一下,你的渴望是什么?从本能上,我们通常渴望的是回到舒适圈,比如工作一天累了,就想回到家躺着刷刷手机;有个事情不想做,就一直拖延,直到最后一刻被别人追着要交付;在公司汇报项目,被某个领导批评了,情绪低落,就希望以后尽量少汇报。
这些场景,相信你可能并不陌生,而且也是符合本能的,无可厚非,偶尔做一下也无妨。但如果你想降低这种情形带来的痛苦,或者想更加积极充实地发展自己,作者提供了一个听上去有点自虐的方式:爱上痛苦。具体可以展开为三句话:“来吧!”“我爱痛苦”“痛苦让我自由”。
通过这样简单的三句话,并且不断练习,就将逃避痛苦的常规渴望,转变为直面痛苦的渴望,这就是逆转渴望的含义。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这种逆转呢?我相信你肯定听过一句话:“No Pain, No Gain(没有痛苦,没有收获)”,而且在雷达里奥的《原则》中也介绍了一个公式:进步=痛苦+反思。
当我们完成了这种逆转,就会更有勇气拥抱痛苦,而不是一味回避,这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可能性。《Tools》中,作者用两张图很好地说明了这点。
听到这里,你可能还是觉得没有勇气或动力,书中提到了一个比较玄,但我认为也算合理性的说法,就是我们要和“更高的动力”连接,从而帮助我们前行。
什么是“更高的动力”呢?就是大自然前进的动力,具体讲就是生命力。到大自然中走走,或者看看动物世界,你就明白我在说什么。这种动力,我们还可以用一个词来激发,那就是“目的”(Purpose),关于它的解释,我最喜欢《黑客帝国》中史密斯特工的独白。
当你希望获得前行的动力和勇气时,可以回想一下,你的目的是什么。这也是我们在《长安三万里》引发的一些思考中分享的。
那么怎么使用逆转渴望这个工具呢?在你即将做某件想要回避的事之前,比如要完成下周要交的一个报告,或者当必须做一件非常不喜欢的事时,我们会产生如下想法:为什么我必须做呢?我做不了,下周再做吧,诸如此类。
此时,可以多次运用逆转渴望这个工具:“来吧!”“我爱你,痛苦!”“痛苦给我自由/进步!”
直到你感受到能量(同时想想自己的Purpose),让那股能量带着你推进你原本想要逃避的行动。
从本能上,我们是想回避痛苦的,是想逃回舒适圈的。但这样只会让我们困在狭小的世界,而主动面对痛苦,甚至是自虐式地拥抱它,能让我们获得更大的自由。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