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生先生的作品给人一种深沉的感觉,读完之后常常在思考和回味。以前读他的作品时只是几篇零散地片段,没有细细品味,现在有时间可以沉下心来感受他文字中的思绪,这真是太可惜了。但是现在我有机会去品味他作品中交织的思绪,所以算是“好饭不怕晚”。
在所有作品中,《我与地坛》是一篇不能绕过去的作品。在寒冷的秋冬季节,作者一个人坐在地坛公园里的荒草和颓墙边,面对着寒风。铁生先生似乎有一双透视一切的眼睛,他并不需要走很远的路程,只需要呆在这个公园中,就能看清自己,读懂生命。我想,如果这些不幸降临到我身上,我可能会止步不前,然后被大手拖入命运的牢笼。然而,我也遇到过一个无比坚强的人,在植物园中看到一位作家坐在长椅上,手举着“售卖签名书籍”的牌子。他说话不方便,命运也并不眷顾他。我买了他一本散文集,翻读了几篇,感觉连逗点都仿佛是他用来砍向不公命运的利斧。我是一个低头的人,而植物园中的作家是一个昂头的人,而铁生先生则是一个平和地与世界对视的人。在他的文字里,看不到悲观,看不到愤怒。他笔下的狂风暴雨只不过是“有些糟糕的天气”。拥有一颗平和的心并不容易,他用最不屈的生命和精神力量,驱散了悲观,消解了愤怒。
最近我周围有一些人离开了,有些是我亲近的朋友,有些只是认识的人。死亡总是突然而来,不给人反应的时间。当这些人离开时,我不知道该感叹世界的不公,还是感叹生命的脆弱。那种难以言说的心情仿佛是穿着薄衣在寒冷的秋风中站立,冷风无法将我吹倒,却让我一直发抖。而铁生先生的文字给我带来了一件温暖的外衣。死亡是一个必然的节日,贯穿我们的整个生命,我们从出生开始就开始迈向死亡。我们必须一步一步地走,既不慌不忙。当某个人先于我们结束旅程时,我们不应该为终点而长久地悲伤,而是要记住他们坚定的每一步。死亡虽然可怕,但它也与生命紧密相连。生命的循环不断进行着,新的生命出生,旧的躯体就会变成尘灰,我们都是这个循环的一部分,只有把自己的一部分完整地走完,才算是有所成就。
最后,我想再次提及铁生先生和母亲。不知怎么的,我总是被母子的故事感动到心酸。也许是因为以前我曾无知地在我妈妈心上留下划痕,现在想起来依然心痛。看到目送儿子出门的母亲,看到在公园里苦寻儿子的母亲,总是让我心疼。我的妈妈,在我出发前会偷偷给我拍下背影的照片,在我最终长大时会欣喜,她会为我们之间无法填补的鸿沟而流泪,她会舍不得但又勇敢地放开曾经搀扶着我的手。能有母亲在身后,我和铁生先生都是多么幸运。
最后,我想说一些主观的、偏颇的观点。《我与地坛》的文字就像雨后芳草地一样,总是让人想身临其境,细细地嗅到每一缕青草和泥土散发的生命香气,就像现在热闹的地坛公园。但与袁哲生迷幻而清远的笔触相比,我更喜欢铁生先生笔下带有寒意的文字,它们更能触动我。我想这可能是因为我更喜欢铁生先生所描绘的那个冷清的地坛公园。当然,这只是纯主观的、非常偏颇的个人感受。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