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对于我来说一直是一个陌生的词汇。我所处的成长环境中,喜欢听戏和唱戏的都是中老年人,而年轻人更倾向于流行歌曲。如果有年轻人喜欢唱戏,那么会被同龄人视为异类。因此,为了迎合他人的眼光,以及沉浸于流行音乐所带来的即时快感,我对京剧一直保持着敬而远之的态度。
直到我读到了一本名为《一生充和》的书,我才开始了解到京剧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这本书讲述了民国才女张充和一生与京剧的关联,从她小时候开始学习京剧,到婚后随夫出国传播京剧,甚至有不少外国人为了学习京剧主动拜在了她的门下。这些故事让我对京剧的魅力感到震惊。
近期,我有幸读到了由京剧老生王珮瑜所著的《瑜声有戏》一书,终于可以深入了解京剧的奥妙。王珮瑜是一位童星出身,自小展现出了过人的文艺天赋。她不仅在唱功方面出众,还具备当年孟小冬的韵味,并被称为“小冬皇”。
面对众多荣誉,王珮瑜并没有止步,相反,她看到了京剧在传播方面的障碍,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和走进京剧剧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除了潜心研习京剧,她还尝试各种方法来传播京剧,比如到培训班里教年轻人学京剧,参加综艺节目《奇葩大会》等等。在传播京剧的过程中,王珮瑜撰写了大量的文稿,这本《瑜声有戏》正是这些文稿的浓缩版。
作者通过这本书,详尽地介绍了京剧的起源和发展、唱腔和舞蹈、服装和道具等等,让我这个门外汉渐渐摸到了京剧的门道。京剧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随着中国经济的繁荣,人们对京剧的喜爱使得它被广泛传播。京剧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改良和创新,例如在早期,京剧演员全部是男性,直到清朝末期女艺术家们才逐渐走进观众视野。还有京剧的伴奏乐器最初是笛子,后来人们发现用京胡伴奏更好,因为用京胡伴奏能够给演员更大的发挥空间,因此后来京胡取代了笛子,成为了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
京剧的剧本大都来自于经典的历史故事,如《霸王别姬》、《空城计》、《斩马谡》等等。优秀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所展示的一招一式经过了反复的打磨,舞台上唱、念、做、打交替上演,将善恶美丑演绎得栩栩如生,仿佛将远去的历史人物“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喜欢京剧,另一种是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如今,我明白我是那种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的人了。我感谢像王珮瑜这样的艺术家们,正是他们的努力让我们国家的传统艺术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京剧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凝结了无数先辈们的汗水和智慧,滋养了几代中华儿女的情感。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我们有责任将京剧传承下去!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