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二的时候,我看过《活着》的电影版,当时我哭得稀里哗啦。看到浪荡子输光家财,现实主义者就已经崩溃了。后面富贵人生的苦难经历和那个年代的悲剧色彩以及电影滤镜,使得这部电影成为了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连葛大爷也无法振作起来。所以浪漫主义者也崩溃了,我把《活着》一直列为人生绝不会看的小说原著。因为电影中的人生悲剧给我的精神折磨太大,撕心裂肺地哭得连眼睛都睁不开,再去看这本小说就相当于自找折磨,这种亏本的事情我是不愿意做的。
然而十年过去了,潦草小狗的采访一炮走红,他把悲伤留给读者,快乐留给自己的人生观以及他眼中并不苦难的福贵,都让我感到惊讶。因为我周围很少遇到这么乐呵呵又豁达的人以及这种对生活的认知。我经常听说余老师凭借《活着》再版再版,于是我常常好奇,为什么愿意自己找虐的人有这么多。因为昨天我心情不好,总是想哭却哭不出来,于是我下定决心,不如看一本催泪小说,哭个痛快算了。于是我终于决定读一下《活着》。
相较于电影的长度,整本小说按照我的阅读速度,花费的时间甚至没有电影那么长。余老师的文笔精炼有趣,一开始福贵喊老牛福贵耕田,明明一头牛却喊了一堆名字的解释,就让我忍俊不禁。整本书都在这样有趣的氛围中缓缓展开。
书中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确实正如余老师所说,福贵的一生虽然经历苦难,但他身边全是爱护他、保护他的人。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仿佛活在幸福童话故事里。他年轻时那么放荡不羁,父亲、母亲甚至妻子和孩子们都没有对他严厉斥责过,父亲虽然对他的行为不满,但也宽容对待,母亲更是溺爱他。他为什么那么放肆呢?因为他内心从未有过一丝恐惧和敬畏,他一直感到快乐和安全。尽管发生了那么大的变故,他开始感到害怕,但父母还是为他准备好了还债的钱,他只是输掉了所有家财,但并未背上巨额债务,需要承担的责任只是运送铜钱而已。父母对他并没有过于严苛的责骂。在妻子家珍被接走的时候,他娘甚至还安慰着他。这样的父母,我很难想象在现实中是否存在。
同时也很难想象家珍是如何成为这样一个完全奉献自己的妻子的。她嫁给福贵仿佛把自己的灵魂和力气全部给了福贵。福贵荒唐她温柔劝说,福贵把一家人的生活搞得天翻地覆,她也从未开口责怪过他。当福贵被征召壮丁突然消失又回来时,她仍然没有抱怨指责。她一生唯一的担忧和抱怨就是不能养活自己,给一家人添麻烦。这样的女性,我真的无法理解。她出生在富裕的家庭,美丽贤淑,却有着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丈夫和家人的想法。她拥有的不仅是人性,更是神性,一心只有奉献和付出。她从未主动选择过自己的人生,总是被动地接受,接受嫁给福贵,接受福贵读博,接受福贵的破产,接受福贵突然消失,接受福贵的一切。唯一的主动就是生下有庆后才跑回福贵家,主动去承担本来可以逃避的苦难漩涡。她的人生似乎就是为了福贵一家而存在的,从未给自己留下一点余地。她的人生既没有自己,也分担了福贵本应承担的苦难。
我常常有一种感觉,虽然福贵的一生经历了很多不幸,但他确实是个有福之人。至少,在心态上,他是快乐和充实的,因为他吸收了周围所有人源源不断的爱。家珍温柔贤淑,儿女孝顺,女婿也是老实可靠的好人。他身边经常围绕着的都是极好极好的人,所以他并不感觉自己正度过苦难的人生。因为苦难带给他的滋味被周围的爱和快乐大大稀释了。
此外,在小说中还有一些内容,现实主义者很难理解。书中的人似乎经历了那么多苦难却依然是浪漫主义者,比如春生送钱却被赶出去,比如穷得丢盔弃甲的中年福贵仍然给有庆讲着鸡变鹅攒钱的故事。
余华老师曾经说过一段话,大概的意思是虽然旁人看福贵的生活很苦,但是福贵本人却不这么认为。他身边拥有最好的妻子和孩子,所以他并不感觉自己过分悲剧。因为人生是一种纯粹的个人体验和主观感受。这段话给了我一些鼓舞,喝了一大碗鸡汤。无论处于何种境地,只要自己的心态良好,那人生就不算太差。福贵虽然主动或者被动地造成了身边很多人的悲剧,但他从未内耗,所以他过得轻松自在。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