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读苏轼并非仅仅是为了欣赏他的伟大文学作品和才华横溢,更重要的是要深入了解他的灵活机敏、豁达超脱和乐观积极的性格。苏轼他的一生被分为七个朋友圈:家人、师长、知己、艺术家、政敌、弟子和方外人。
在苏轼的家庭中,他的父亲苏洵是他最好的老师之一。苏洵在结婚后以及为了承担家庭责任后,悔悟并努力读书。而苏轼的母亲则勤俭持家、呵护子女。苏轼的成功源于父母年少时的言传身教。
在朋友圈中,苏轼与司马光的友谊被视为罕见的知己。司马光对苏轼的帮助不仅限于个人友谊,当苏轼被诬陷时,司马光挺身而出为他辩护。即使在司马光埋头著书《资治通鉴》的时候,他仍然关注着苏轼。当宣仁太后重新启用苏轼时,司马光是首先推荐他的人。尽管后来两人因政见不合而有所争执,但仍然互相扶持。这种友谊最终体现在《祭司马罗实文》一文中。
而与章惇的友谊则经历了起伏。起初,他们彼此欣赏,在苏轼遭遇乌台诗案时,章惇为苏轼辩护并进行了多次营救求情。然而,由于误会以及政见不合,两人最终成为敌对关系。章惇在晚年多次因被贬而对苏轼报复,展现了友谊转变为敌对的一面。然而,当章惇被贬时,苏轼仍然保持着向前看的态度,多次支援旧友。
除了与家人和朋友的交往外,苏轼与僧人的交往也非常密切。由于戴罪之身,苏轼与官员的交往受限,因此与僧人的交往更为频繁。他们一起爬山涉水,共饮茶叙旧,为苏轼在仕途不顺的情况下提供了精神支撑。
读苏轼,不能只读其文学作品,还要深入了解他的朋友圈和背后的故事。这本书通过苏轼的朋友圈,反映了他人生起伏跌宕的经历,同时也呈现了宋朝历史和社会文化的精彩面貌。我们应该在阅读苏轼的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他的朋友圈和身后的故事。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