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在家里闲来无事,偶然发现了《笔记的方法》这本书。看完之后,我觉得收获很大,不禁想要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我想简单介绍一下我购买这本书的背景。我在得到app的首页看到了这本书的推荐,觉得它可以帮助我整理目前混乱的知识体系,因此我下定决心购买了一本。
不过,中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我在京东上下单时,因为想省些钱,结果买到了一本盗版书。当我收到货时,才发现书的质量令人无法忍受,所以我又“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接触到的信息多不胜数,想要完全学习掌握所有的知识根本不可能。举个例子,我之前关注了很多公众号,买了很多书,收藏了大量文章,但最终它们只是放在书架和收藏夹上吃灰,并没有实际运用。我总是认为这个可能会用到,那个可能会看的,但事实上,最终它们永远都不会被用到。
另外,由于知识焦虑,我过去常常会做一件事情,就是发现自己对某个东西一无所知,然后就去学习一点。当发现自己对另一个领域也一无所知时,又会去学习一点。这样导致我掌握了众多知识碎片,但却没有深入学习过任何一个领域,使得我虽然了解很多东西,却好像什么都不懂。当我与他人深入交流时,才会发现自己其实并没有真正掌握任何内容。
而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意识到知识焦虑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它。只要确定好自己的目标,将时间花在重要的事情上,认真思考并踏实行动,其他的事情就交给时间吧。
在讲到内容分类的时候,书中提到了“I.A.P.R”分类方法的改进,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作者首先了解了其他分类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应用,并加以改进,形成了自己的分类方法。这为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之前我也曾搜索过许多分类方法,但觉得它们并不适合我,所以就放弃了。然而,到现在我还没有找到一个真正适合我的分类方法。
仔细想想,这种思路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时也同样适用。比如,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后,可以先学习借鉴他人的思路和方法,然后自己去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毕竟历史上有许多优秀的人,吸纳大家的智慧比一个人苦苦思考要高效得多)。很多你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可能早就有人做过了。
关于这一点,书中举了一个例子,让我印象深刻。书中说:“商店货架上的商品都卖光了,从卖家的角度来看,就是商品卖得好。但从买家的角度来看,商店一直没货,说明这家店生意不好。”这个例子让我第一次认识到了转换视角的重要性,我原本所拥有的知识仅仅是我自己的认知,只有真正了解用户、使用者的感受,才能知道实际情况。
此外,我还想起了芒格的一句名言:“如果我知道我会死在哪里,那我这辈子也不会去那里。”
这也让我想起了之前的一个案例。我们曾经做过一个方案,当时我们内部一致认为这是商家们能够获得收益的最佳方式,但事实上商家并不接受,使用的人也很少。当时我们一直想不明白原因。通过这本书,我第一次真正认识到了调研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们需要真正了解用户,知道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
这一点,与金融领域的长期价值投资有些类似。如果我们持续做正确的事情,并保持持久的坚持,长期看一定会有收益,而且可能会以复利的方式呈现。
通过将这本书的内容付诸实践,我发现一个很好的开始就是开始记笔记(思考),然后坚持不懈地进行思考和记录,将时间花在与目标相关的事情上,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吧。
以上就是我阅读本书后最想分享的几个观点,希望自己能够尽快付诸实践。同时,我也要感谢作者为我们提供了如此优质的内容。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