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这个词在现今社会中被滥用得很厉害,因此有些人已经跳出来对匠人精神进行深入的讨论,认为匠人精神是一种标签,而非真正的内涵。因此,在讨论匠人精神时应该回到匠人这个概念本身,关注匠人的技艺传承和个人特质。
《守艺人》这本书的名称使用非常巧妙,巧妙之处在于它隐藏了匠人精神的深意,又将其联系到了具体个体身上。文章中的人物都是具体的手艺人,他们传承着技艺,同时也具有自己的个性和性格。相比于单纯谈论手艺和技艺而言,这些人物的存在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他们虽然面对困难,但仍然坚持着手艺,这种坚持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大道理和文化,更在于这些实实在在的人。
书中的前言提到了一个核心思想,即寻找到手艺传承人,让他们自己来讲述技艺的代代相传和生活的现实。在当下这样的社会中,这些手艺人可以被视为异类,他们从事的工作辛苦并且回报甚少,大多数人也很难理解他们的选择。然而,他们坚持着一些东西,这份坚持需要某种支撑。外界用“匠人精神”来描述他们,可能会有些轻视,因为他们不仅仅是匠人,还承载着我们文明和文化中的具体行为,使得我们的文明不至于断裂。这种坚持既辛苦又艰难,而且往往不被关注,但他们熬过来了,而且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
这本书将20余门手艺进行了分类介绍,在普通读者看来,这些手艺可能是陌生甚至从未听说过的。更重要的是,书中介绍了这些手工艺背后的文化脉络,并讲述了这些手艺人的故事。这些生动的人物和故事使得整本书在非虚构创作方面更加生动感人,同时也更具有力量。
做一件事并坚持下去本就不容易,更难能可贵的是能够取得成果。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文化和历史才得以鲜活地存在。书中描述了修复古民居的老人、世代传承制作弓的人等等,这些手艺并不符合现代工艺的要求,能够在当下留存并非易事,每个故事中都有着各自艰难的生存现状。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这些手工艺背后所蕴含的美学思考。书中的照片生动展现了这些手工艺的精妙之处,细节丰富且充满匠人的心思。正是通过对细节的追求,这些手工艺才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除了图片外,整本书的文字也非常实在,流畅易读。这本书的作者是《三联》杂志的记者,文字与内容的呈现方式相得益彰,没有过分煽情,而是扎根于讲述,通过叙事传达情感,文字表达简洁而温暖。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内容。过去常常提到欧洲和日本对于手工艺坚守的情况,但其实我们自己也有这样的人和事,只是大多数人不了解罢了。这本书使得我们开始关注自己的文化传承和手艺工艺。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