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历史的意义在于从中读懂人心、了解当下、预测未来。历史中的人物和事件背后蕴藏着深刻的情感和思考。
金圣叹是一位有意无意地以科考上的特立独行之举来引起时人瞩目的人。他不追求科举功名,却渴望成名,试图通过捷径达到目的。
王莽被称为史上独一无二的“民选皇帝”,同时也是最名正言顺的“篡位者”。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他却被理想所欺骗。
回想起初中学习甲午战争的历史,深深感受到那段历史的震撼。男同学们激愤地要打倒小日本,而女生们则认为自己无法参战,只能铭记历史,长大后成为国家的栋梁。
多年过去了,历史没有变化,但初中时的同学们已经很少联系,不知道他们是否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有没有成为了军人。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提到李鸿章,很多人只记得他代表大清签订了《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却忽略了他的其他贡献。他是曾国藩的弟子,曾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在晚清时代,汉人权臣屹立不倒的就只有他了。
在朝代动荡的时期,当没有其他朝臣能为国家担责时,他挺身而出,承担起责任。为了争取中国更多的权益,他甚至遭遇刺杀,向别人请求同意他的要求时也显得近乎失态。签署《马关条约》的伊藤博文曾说:“如果李在日本,一定能做得比我好;但如果我在中国,做得不一定比他好”。
李鸿章在79岁高龄时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去世,慈禧听到他去世的消息后感叹道:“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我们不应该只看到他的一面,而应该全面地了解他。
谈到慈禧,很多人只想到她与咸丰一同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认为她是一个野心勃勃的统治者。然而,与慈禧同时入宫的慈安却是一个温柔贤惠、识大体的女子,民间口碑非常好。
慈禧虽然聪明、有头脑并且为咸丰诞下皇子,但一直处于低位,无法超越慈安的地位。在咸丰弥留之际,他为小皇子载淳安排了八大辅臣,希望通过他们来制衡权力。然而,由于没有签章的谕旨形同废纸,慈禧和慈安也只能拖延时间不盖章。最终八大辅臣让步,同意东西太后垂帘听政。咸丰选择的亲信顾命大臣中,错漏了一个重要的恭亲王奕䜣,而恭亲王成为后来朝局变化的关键人物。
当权力成为玩具的狠角慈禧在1908年驾崩后被众人指责,只有上天才能收走她手中的权力。唯有当事人最了解真相,想象不到驾崩后臣妃们为争权夺利的恶斗。
说到底,对于当局者来说,他们痴迷于权力,而旁观者却迷茫于是非。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