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的高中》:我原来以为自己的高中很苦,毕竟家里穷,不像同学那样可以买得起很多参考书,所以高考上了后来的学校,我并没有觉得多骄傲。反而引为恨事,觉得如果当时家庭给我多一些支持,我可能会上一个名牌大学,人生坑会不一样吧。可是,看了《饥饿的高中》,我才惊讶于作者当时读书的条件的艰苦。我其实不应该抱怨的,而应该感谢父母。虽然家庭不够富有,但是起码提供了温饱,让我可以心无旁骛,一门心思地读书。这,已经足够了。
《和衡水中学在一起的2557天》:这一篇其实可以跟上一篇当对照阅读,两代人的高中,两代人的疼痛。读完之后,我不知道想说些什么。我不知道在衡水中学读高中有这么苦。以前总是听人说起衡中怎样怎样,我是不信的。但是,这一篇让我看到一个“真实”的衡中。这样的孩子,青春是不完整的,而这种不完整,是考上了理想的大学这件事无法弥补的。孩子不懂,家长也不懂,只能这样被时代裹挟着向前。当年,参加女儿高中的介绍会,当时的校长说:“当然,进了我们学校,刷题肯定还是会有的。但是,我们会尽量想办法,让孩子们少刷点题目,轻松一点地达成自己的理想。”可能,就是这一句话让我把女儿送了进去。当时想的就是,即使三年后没有考到想去的那所学校,养成“卓然独立,越而胜己”的独立人格,也足够了。
《二砂建设始末》:讲的是郑州的二砂厂,由东德援建。这个项目从1954年立项,1956年动工,原计划1958年3月竣工,却直到1965年才投入生产。建设过程中,两国的共同冒进是一个原因,但是期间十几年的过程,经历了历次运动,被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今天看这篇文章,回顾那个时代,只希望那个做什么都“想当然”的时代不要再回来了。
《一个不得不失败的产品》:讲的是林语堂发明中文打字机的故事。不过大部分的篇幅却着墨于林语堂的生平,至于打字机的发明过程和原理,一笔带过了。大概,那个花费了12w美元制作出来的原型机,消失在历史场合里面,再也找不到了吧。我想,那个打字机的原理,会不会暗合了现在某种输入法的原理呢?
《<魔笛>背后的权力的游戏》:这一篇把莫扎特的歌剧创作的经历跟欧洲的大历史结合起来讲。可惜,古典歌剧和欧洲都是我的知识盲点,于是就匆匆翻过了。
《后赵的崩溃》:后赵的历史,就这么不长的一段,却是混乱和黑暗。石勒没有办法感化石虎,在死后半年,石弘就被石虎杀了。石虎从此就开始了自己暴君独夫生涯。他一共十三个儿子,除了一个死于早先的内战,其余十二个,石虎自己杀死两个,手足相残杀死三个,冉闵杀死留个,最后剩下的那个石琨,辗转流离到江南,也逃脱不了全家被斩的命运。这段历史,还交织着胡汉之争,“杀胡令”那一段,真的惊心动魄,这样的文明到野蛮的堕落,也就是这么一念间的事情。这段历史,比起“玫瑰战争”,更加纠缠复杂,如果拍成影视作品,不也是《龙之家族》吗?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