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所以热爱童话,说来很是惭愧,我在中文系读了六年书,只感觉对于文学越来越冷漠疏离了,而文学之神唯一一次于我面前显灵,是在我念诵一则意大利童话给一位中法混血的小姑娘听,我去做她的中文家教,她本来因教科书的无聊昏昏欲睡,但当我念起童话时,如同吐露上古的咒语,她的双眼立刻从倦怠中放出闪光,兴奋不已地上蹿下跳,急不可耐地想要加入到童话有致灵动的重复当中……于是我第一次意识到童话的魅力,为其中包蕴的讲述之美所深深折服。
这本《大故事书》则更是童话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中不可多得的佳作,译者文笔流畅扎实,配图丰赡传神,包罗了欧洲二十多个不同国家民族与文化传统的经典童话,不仅适合在床头哄精力尚余的孩童入睡,更能为童心未泯的大人带来不少异国情调的乐趣。我在翻阅这套大书时,经常喜欢做这样一个猜谜游戏:蒙住一则童话标题下面所注的来源,以便读完整个故事之后来猜测——它到底是安徒生的作品还是格林兄弟的童谣?到底来自寒冷的北方,还是温热的意大利?
请你相信这个猜谜游戏是可能的,所有的线索都隐藏在了故事的蛛丝马迹当中,譬如在《多佛的小猫》中主角让那家人为鬼怪准备的一桌美食,里面有粥、鳕鱼干、香肠,基本就可以断定这是一个来自北欧的民间故事(其为挪威民间童话);《三只小猪》里名为尚克林的集市,这个英格兰的海滨小镇一语道出它所属的文化传统;但凡在结尾赘有道德诫谕的,大概就是出自法国诗人夏尔·佩罗的笔下(《小红帽》和《灰姑娘》等);不必说将童话里的重要角色“国王”替换为“沙皇”的马脚,那必然是来自斯拉夫民族的童话;如果背景是酒馆或是赌场,童话情节又与酒精、矮人息息相关,那多半是爱尔兰的民间童话,我不想太过标签化,但你知道那里盛产文学和酒鬼;如果童话的结尾并非“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是飞雪扬灰的消亡与寂灭,那多半是安徒生的作品,他的童话充满了与众不同的诗意,冰洁明净的高贵,一眼就可以分辨;意大利人讲童话喜欢将同一个结构复述三遍,主角又往往是个热情不凡的聪明小子;法国的民间童话多半与浪漫之爱和骑士有关……于是这本异彩纷呈的童话书便带上了侦探小说的兴味,若你也愿意,不妨一试。
小说家帕慕克说过“优秀的小说能够分别出生活中纷繁的色彩和气味”,其实优秀的童话也是如此,正是童话区分了三兄弟和三姐妹之间隐微细腻的差别,并赋予了他们的长幼之序以物件的琳琅:大哥过河取得铜斧头、被困,二哥过河取得银斧头、被困,三弟过河取得金斧头、救出了二人,于是他们过上了富裕幸福的生活(终)。事实上,这种推动情节的“复调”不仅体现在三兄弟的冒险故事当中,作为一种听觉的“锚”勾起听众漫游的注意力,重复结构成为一种熟悉的陌生,耐人寻味又不失新意,而“复调”更表现为同一意象的多种譬喻,例如《莴苣公主》中妻子嘴馋渴望吃到莴苣,莴苣公主渴望打发无聊的时光,王子渴望见到莴苣公主,以致于“莴苣”(食物和公主)都成为欲望的化身,带来短暂的满足和致命的危险;再如《长腿考尔特》中主角考尔特为救下兔子追上黄鼠狼、为救下鹅追上狐狸、考尔特追赶逃入湖中的鹿,其实都是同一种速度的再现,狡兔逃离追猎的速度,考尔特本来就是狡兔的化身,难怪他因兔子而生,又随兔子归隐,最终他毫不意外地逃离了死亡……所有这些意象的重复不仅推动了童话的情节,更在物件的交替与讲述的节奏当中逐渐使得自身的属性得到更加丰盈的显现,如同磨亮一块锈迹斑斑的铁,以《莴苣》和《考尔特》的故事为例,“欲望”和“速度”的本体在一轮又一轮的复调当中逐渐熟稔,讲述者的舌头体会到“欲望”的饥渴,听众的耳朵感受到词语的“速度”,这种意象的显现独属于童话讲述的魅力。
上述的这种复调在意大利的童话当中最为明显,无怪卡尔维诺会最先体会到其中斑斓的奥秘,感兴趣的话可以去读《新千年文学备忘录》。时间不早了,童话里的孩子早已耷拉着眼皮,我也该睡了,最后再聊一点吧,关于童话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特质——如何保留孩童的天真——且看格林兄弟这样写睡前的日常“你只需要注意,给我铺床的时候要勤劳地抖动被子,让羽毛飞扬,这样人间就会下雪”,安徒生这样写人生的落魄“他现在有了钱,有了华丽的衣服和许多朋友,他们都说他是一个出色的人,是一位真正的骑士。这一切都让士兵很高兴,但他每天都在花钱,却不赚钱,最后只剩下了两分钱。他不得不离开他居住的豪华房屋,搬到阁楼上的一个小房间里,自己擦拭和修补靴子。他的朋友都不来找他了,因为爬上阁楼需要走很多台阶”……应当感谢这些童话家用诗一样的灵光守护着孩童纯粹的眼神,直到孩子成长为读懂童话背后故事的大人,即便他们读懂了人间的残酷,或许也依然会热爱童话,愿你饱经人世风雪,依旧不改天真。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