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时学过一篇《夜走灵官峡》,这篇文章以宝成铁路建设工地上的小男孩成渝为主人公。我们早已忘记了灵官峡的具体位置,也不关心宝成铁路的起止点在哪里。只是靠着影视剧中的类似情节,隐隐约约想到“逢山开路遇水造桥”,却没有深入思考。当时我们学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却不了解陈仓就是宝鸡,也没有将所学知识联系起来。
不知什么时候,忽然豁然开朗:宝成铁路与陈仓道有什么关系。查询资料得知,宝成铁路大致沿着陈仓道和金牛道修建而成。再回想起《杨修之死》中的“兵出斜谷”,演义中诸葛亮的“六出祁山”,魏延的“子午谷奇谋”,都是基于这些山间通道。
原来脚下的土地,就是曾经发生无数故事的故国。那些不起眼的地名,繁华或荒凉的道路,可能早在千百年前就被英雄豪杰们筹谋过,被无数的兵将和黎民践履过。
相较于平原,山地间的通道更为固定。在平原上,湖泊可能已经消失,河流可能已经改道,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有数不清的路线可选。而在山地中,道路更为稳定。古人穿行于山中时,受限于自身条件,地形不能过于危险,同时也需要依靠水源,因此开辟道路时往往依托峡谷和切割山体的河流。
我们可以想象,在最初的时候,为了求生存、谋利益,微小的人类在山中摸索前行,如同蚂蚁般盲目地探索。然后一条条路线连接在一起,山与河流都有了自己的名字。如果用计算机模拟相同的地理条件,遵循成本尽量低、收益尽量大的原则,相信出现的路线与人们亲自走出来的道路不会有太大差异。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地理决定一切。正如《地缘看三国》的前言所说:“浅层次地理解地缘,你可能会认为三国争霸中涉及的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中,只有地利属于地缘要素;深层次地理解地缘,你会发现这三个要素实际上都属于地缘的一部分。”
地理深刻地影响着人类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即使在今天,我们可以直线穿越,可以开山造路,可以跨越河流。但在很多路线选择上,我们仍然会根据前人的经验,因为那些经过时间检验的路径是最便捷的。此外,依附于交通线路,会形成大小不一的聚落,而这些聚落又会强化既有路线的存在。人类被地理所塑造,同时也塑造着地理。
爱因斯坦曾说:“宇宙中最不可理解的事情,就是宇宙是可以被理解的。”理解历史,或许有着不输于理解宇宙的乐趣。中国人长期以来最感兴趣的历史时期之一就是三国时期,因为它既复杂又不过分复杂,既不太长也不太短,涉及英雄、谋士、君子和小人等各类角色,包含忠诚与背叛、大快人心与抱恨无穷、永在的热血与历史的苍凉。历史本身已经难以穷尽,而地缘的阐释空间更是无限。
然而,无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对于地理的关注都显得不够。这无疑是一种遗憾。而《地缘看三国》以三国为切入点,对天下地形进行了梳理,仿佛为三国故事搭建起了一个舞台。在这个过程中,很多问题也得到了解答,让人畅快淋漓地阅读,同时也期待历史的帷幕正式揭开。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