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和人脉关系在人际交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总是能够体验到美好的感受。即使他们努力要求自己对他人无害和友善,他们仍然会感到痛苦和受伤。这引发了我们对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以及如何改善与人际关系相关的负面情绪的思考。
在《人际关系自救指南》中,心理咨询师和阿德勒伤痛疗愈专家苏绚慧指出,我们对自己要求无害和善良的极端思维以及在人际关系中频繁受伤的情绪感受实际上来自于我们内在的问题。她提出了可以治愈情绪内伤的8个行动,并通过案例展示,只要我们能正确分析自我内在,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和训练,就能够消除这种负面情绪。
首先,作者建议我们找到自己无法摆脱的受伤感受的原因。就像身体会受伤一样,心灵也会受到伤害。当我们受到伤害时,我们通常知道如何治疗身体,比如消毒和包扎伤口,并摄取有助于愈合的食物。但是当心灵受到伤害时,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治愈。例如,在朋友中,你因为信任而告诉对方自己丢脸的经历,但对方却拿来当笑话给别人听,甚至时不时地拿出来嘲笑你。明明是对方的过错,但你却一直反省自己,认为自己不该告诉他,不该和他做朋友。有些人甚至会责怪自己,为什么当初会做那些事,觉得自己很蠢。这本书通过我们对自我情绪的发现和对原生家庭交流模式的分析,帮助我们找到在人际关系中受伤的根源。
其次,明确自己情感受伤属于哪种模式。社会上有很多人具有“易受伤”的心理特征,也被称为玻璃心,意味着他们的心理功能处于脆弱无力甚至失能的状态。作者通过分析社会文化、家庭教养和个人生存的人际应对模式这三个方面,总结了10种由人际关系引起的情感内伤模式。前文中提到的案例属于其中一种模式,即完全接受他人的负面评价并无意识地批评和否定自己。这本书通过专业分析这10种模式,并展示积极对待同样问题的方式,让我们反思自身的情况,找到造成我们“易受伤”的根源。
最后,我们可以针对自己的受伤模式展开自我救助。一旦明白自己情感受伤的来源,我们应该如何自我救助呢?在这本书中,作者提供了一个停止行动和三个学习行动、四个建立行动,总共八个行动来帮助我们改变内在系统,培养自我保护的能力,最终实现自我救助。以前文提到的示例为例,首先是在人际关系中建立有效的界线概念,并提供了相关方法和建议。明白自己在人际关系中遭受伤害的情绪来源以及在同一场景下积极做法的样子,然后学习和控制自己的痛苦情绪,渐渐地我们就会发现,在成年人的世界中,理性应该是最重要的,它会帮助我们远离和屏蔽一些不必要的情绪。就如书中结尾所说,生活中会有不好的感觉,但你仍然可以活得自由。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这些行动,我们可以改善与人际关系相关的负面情绪,拥有更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让友情和人脉真正成为我们生活中美好的财富。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