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的作品中,深深洋溢着对生命、命运、疾病和苦难这些存在的思考。尽管有人可能认为他只是将苦难合理化,但实际上,这种深度的思考并非人人都能做到的。社会上很多人只是在无病呻吟,抱怨对生活和命运的不满。
然而,对于史铁生来说,磨难并没有将他完全击垮,反而使他超越了疾病带来的痛苦。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位作家博尔赫斯。虽然相比史铁生的21岁失明,博尔赫斯在55岁才失明,但对一个热爱阅读的人来说,眼睛比腿更为重要。这两位伟大作家的苦难像水沙一样悄悄渗入他们的生活和作品中,他们在苦痛中扎根,却将苦痛视为成长的养分,逐渐完善自己。在他们身上,我真切地看到上帝夺走了一些东西,但他们却凭空在那些残缺的部分肆意生长起来。
有一次,余华与史铁生坐火车,两人在车上谈论文学。一位年轻人对史铁生的职业很感兴趣,便过来问他是作家吗?然而,史铁生却支吾不清,难以用作家这个词表达自己。他只勉强说自己写一些文章赚一点稿费为生。这就是史铁生。
很多文学作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令我们觉得作家是了不起的人物。读过《我与地坛》后,我感觉史铁生是一个非常好、非常好的人。他懂得如何去爱,也值得被爱。他爱地坛,爱他的母亲,爱体育,爱写作,爱希米。命运千方百计地试图使他离开,但他用千万种方式留了下来。虽然他最终还是去世了,但他和他的作品在人们经历挫折时仍然会重新出现。这就是文学的意义,也是史铁生所追求的“活的意义”。
地坛是史铁生的避难所,但并不是我们每个人的。我们需要自己去寻找那个可以成为避难所的地方,我与什么的标题,只有自己去找寻。这或许是我们通过史铁生所看到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