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最后的知识分子”瓦尔特·本雅明的一生充满了矛盾和无常。在不同的地方,他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却永远找不到一个真正属于他的家园。他是一个犹太人,在德国;一个神秘主义者,在莫斯科;一个冷静的德国人,在欢乐的巴黎。他在学术界也没有立足之地,被视为一个与众不同的知识分子。
《技术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是本雅明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这本书的初版于1936年,当时对技术复制的担忧正如今天对于AI创作的担忧一样。20世纪初,摄影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给传统绘画形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本雅明认为,尽管技术复制的时代到来,艺术仍然有自己的价值和出路。
艺术作品一直以来都是可复制的,人类创造的东西也可以被人类仿造。本雅明关注的是技术复制对艺术作品的冲击,他从多个角度对艺术作品的神圣性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谈到了艺术作品的“气场”,以及艺术作品的崇拜价值。他认为,技术复制让艺术作品失去了“气场”,使其成为可复制和可展览的物品,不再神秘和独特。虽然技术复制剥夺了艺术品的崇拜价值,但也促进了艺术的大众化,使得艺术作品成为人人可及的物品,并为艺术开拓了新的可能性。
读客出版社推出的《技术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专家伴读版)》与之前的版本有所不同。这个版本特别邀请了本雅明研究者杨俊杰德文进行直译,导读和伴读部分解析了难点和重要信息点,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书。这也是“读客三颗钻人类思想文库”最吸引人之处所在。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