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和小孩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于成年人督促自己成长和改变的反馈路径越来越少,周围的体面和善意的提醒几乎听不到真实的声音。成年人的成长只能靠自我反思,将自己置身于陌生环境中,到广博的书籍中寻找自我,从而发现自己真正的优势和缺陷,看到真实的自我。
之前我对心理学有一种误解,认为学好了可以分析人的性格,解释行为背后的心理模式。然而,了解了心理学的理论观点后,包括王芳老师的这本《我们何以不同》,我发现心理学其实有自己的学科使命。心理学的使命应该是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
《我们何以不同》是王芳老师的心理学课堂讲义,主要研究个人差异。人的外表差异是一种显性的生物功能,而理解内在的人格差异却是一种隐性能力,特别是在矛盾、冲突、压力等张力情境中展现这种能力更为重要,这就是所谓的共情能力。共情能力是获得良好人际关系的必修课,《我们何以不同》在讲解人格差异的同时,也意外地增强了我们的共情能力,从而间接提高了我们的人际沟通能力。成年人的世界更为虚幻,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因此很难同时接受个人人格差异和自己的无知。
这本书吸引我的两个方面。首先,王芳老师扎实的心理学功底使得文字表达流畅,并且内容实质。我的第一感觉是,这是一本我喜欢的实力派作品。另外,本书包括了广泛的心理学理论流派,内容丰富多元。特别是对心理学各流派有所了解的读者,本书将各流派大师汇聚在一起共同探讨“我们何以不同”,这无疑是一种美妙的学习体验。
任何学科的知识都是要么探究过去的问题,要么解决当下的问题,要么面向未来解决发展问题。心理学也是如此,它包括探究过去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派,解决当下问题的马斯洛、阿德勒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以及面向未来的马丁塞利格曼的积极心理学。所有的学派最终都要面向未来,以人为本解决人的发展问题。《我们何以不同》属于面向未来的发展心理学范畴,旨在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
王芳老师在本书中反复强调人的复杂性,通过各个学派对人格的不同解释,试图拼凑出一个完整的理论图景。阅读完本书后,至少我们不应该再用内向和外向、敏感和迟钝、好和坏等标签来对人格进行定性评价。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只是程度上的差异,而不是本质上的不同。人格差异是一条连续的线上的点,而不是完全不同的两条平行线。
关于人类学问,包括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早期的抽象概念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还原人的复杂性,而不是反向、过度地概念化,甚至标签化。这也是本书给我们的重要提示。
“人格”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我们永远都在不断地成长,无法被定义。
特别提醒:如果对本书感兴趣,想要深入学习人格心理学,可以观看王芳老师解读本书的直播视频。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