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人和守艺人,这个名字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从前,我也曾梦想能够拜在某位大师门下,勤学苦练,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某一领域的集大成者。
可惜的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成长,最终陷入了“好好学习”、“好好工作”的境地,为琐碎的生活事务忙碌不已。
因此,我更加珍惜闲暇时光,喜欢看一些似乎有着一些传奇色彩的手艺人故事,它们像一缕阳光,温暖了我枯竭的心灵,带给我一丝生活的乐趣。
通过实地采访和考察多方资料,这本书以简练易懂的方式,仿佛将读者带到了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源头,讲述了21个传统手艺的生生不息。
书中的文字和图片相结合,即使是对非遗一无所知的读者,也能够感受到仿佛站在传承人身边的画面,听他们细细道来、或是默默无言,同时忙碌着手中的活计。
正如序言所说:“文章所需的不仅仅是资料和转述,更要现场的感受:找到手艺传承人,让他们亲自讲述代代相传的技艺、生活以及现实生存。”
整本书分为记忆、温度、新生三个篇章。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这个划分背后的逻辑。
勇敢猜测一下,记忆篇主要涉及到民间自发的技艺传承,这种传承主要依靠匠人的匠心守艺。
温度篇则着重介绍了建国初期,国家层面对传统非遗技艺的珍视和保护,特别是与各类瓷器的烧制相关的技艺,这个时期师徒关系发生了变化。
新生篇则更加注重创新,因为传承人们不仅仅在仿古,还追求与时俱进,希望传统手工艺与文化的传承不仅仅停留在保留传统的程度上,而且能够在时代的发展中产生出独特的艺术成果。
总的来说,阅读整本书给我一种洗净铅华、回归本真的感觉。我十分钦佩守艺人们严谨、钻研的精神境界,同时也羡慕他们那种平稳踏实、专注一心的处事方式。
然而,这种值得提倡的守护精神正在逐渐消失。
正如书中所言:“就像传统年味一样,在剧烈转型的中国,一切传统的东西都在消散。”
“在这个时代,我们还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东西、好的东西吗?”
我希望自己至少能够记得、能够分辨出好的东西,不能让我们的祖先感到失望。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