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历史相关的内容就会想,这些历史中讲述的一切都发生在那个位置,因为古代时候的地名、官衔、经济发展走向之类的几乎都改变了。
很多时候我们会在提到某些事情的时候去搜,这个是现在的哪里,然后再对比古代去了解一些事情。
这其实是一件挺麻烦的事情,因为每一次都要去搜索会大大降低我们对知识获取的兴趣。
所以要是有一本书能够让我们对古代的一切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系统,那我们脑子里的知识库就能及时给我们提供所需要的信息。
在《经纬华夏》这本书中,作者许倬云就是以地理位置为导向,向我们介绍了华夏的发展历史。
许倬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已经是耄耋之年,改稿都改了8次,才写出了《经纬华夏》这本我们华夏的“成长传记”。
许倬云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史学大家之一,是许多学校的讲座教授,在2023年还获得了“影响世界华人终生成就奖”。
代表作有《西周史》、《汉代农业》、《万古江河》、《中国文化的精神》、《说中国》、《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质》等。
在书籍的前半段,作者是将考古学与地理结合在一起,讨论的是中国地理演变的过程,我们能在这部分看见中国发展中的融合与摩擦拆。
而这些都将决定了我们文化的历史走向。
在我看来,地理环境决定了人群的流动,也决定了他们的生存方式所以地理才是发展的核心,不管是经济还是军事。
所以我们现在看见的沿海地区都比较富庶就是这个原因,作者在开篇的时候就直接从地理形成入手,逐渐展开他眼中的“华夏”。
从地势的形成,人种的迁移,到农作物的种植,然后是文化经济的发展,每一个阶段都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在书中呈现。
在古时候,很多种植生存等发展都是靠天然的地势条件来发展的,最重要的就是粮食的这种,它是我们生存的根本。
而经济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从食物开始发展的,所以比较便于种植的地方就是发展的中心。
像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渤海等海河地区,都是大家发展农业的首要区域。
这一切都只是我们历史的最开端,当食物问题被解决之后,就开始有了“占有”,但占有的本质也是为了生存。
地球就这么大,资源就这么多,想要更好的生存就只有去争夺好的地方。
于是人们就从小群体到小部落,再到一个更大的群体—国。
根据作者在书中的讲述的地图的现实都能看出,古代时候人们居住都是跟着自然的发展走的,也是跟着自然的风貌而有分布的。
这给人一种:无形的争夺的感觉。
比如一个群体,当他们发现这个地方可以种植食物活下去之后,就占领这个地方,然后在食物满足之后开始产生了其他的需求。
慢慢地开疆拓土,逐渐形成地域庞大的族群。
军事也是如此,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军事基础和管理,也都是依据地势来的。
其余历史部分都是大致讲述一番,从建立夏朝前一直到现在,每个时期的重要事件都被作者罗列其中。
我们在书里可以从一个更宏大的角度去看待过去的历史,它的出现,演变,发展等等,华夏几千年的世界都在书中。
许倬云90岁高龄写下的这本书不仅仅是在展示他对中国历史的了解,更是一种对中国的热爱,他将自己看到的中国都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