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说起京剧,不仅是中国一张亮眼的名片,更是鼎鼎大名的国粹,其影响力与号召力远远超出了国界。尽管如此,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京剧的认知和认可程度却有所不同。
对于70、80后来说,京剧更多地代表了爷爷奶奶的最爱,他们在陪伴爷爷奶奶一起观赏京剧时,虽然感觉戏台上的人物都很漂亮,却并不理解其中的含义和细节。而对于90、00后来说,京剧虽然仍然被视为一种美,但却与他们之间相隔甚远,大多数人只能通过夹在流行歌曲中的戏腔片段来接触到京剧。
在某音乐软件的2022年度白皮书中,新歌发布量高达2000万首,但京剧几乎没有得到任何关注。或许,京剧这门艺术在普通百姓心中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京剧界的名角王佩瑜曾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喜欢京剧的,另一种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她从小学习苏州评弹,与梅葆玖先生同台演出《文昭关》,还参演电影《梅兰芳》为孟小冬配唱《游龙戏凤》。尽管已经小有成就,她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一直在努力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宣传和推广京剧,以吸引更多的人。
王佩瑜开设自媒体账号,讲述京剧的美;经常出现在综艺节目中,拉近观众与京剧之间的距离;与虚拟人物洛天依合唱京剧唱段《但愿人长久》,用小生唱腔展示京剧的时尚魅力;并尝试将京剧与年轻人最喜爱的吉他等元素相结合,进行跨界演绎。然而,她意识到这些努力还不够,她认为京剧并不是一个过时的艺术形式,而是具有颠覆性和趣味性的先锋艺术。她深信,在现代中国人的基因中仍然存在着对京剧的审美本能,只是受到了各种误解的阻碍。因此,她希望能够将京剧以更具吸引力的方式融入到年轻人的生活中。
正是出于这种想法,她创作了《瑜声有戏》这本图书。这本书并不是一本关于京剧的百科全书,而更像是一本指引手册,为那些想了解京剧的人提供了一个打开窗户的方式。即使打开了窗户之后仍然无法完全领会其中的美妙之处,也并不要紧。扫描书中的二维码,观看王佩瑜的现场演绎,也许在其中的某一段能够戳中你的内心,让你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京剧。
许多人认为自己无法理解京剧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语言和调调导致的听不懂。这是因为他们从小没有接触过京剧,缺乏对其环境背景和特色的熏陶,导致对京剧产生了许多误解,简单地将其视为老一辈人的喜好。
其实,京剧并不仅仅是一个舞台剧表演,更是一种以歌舞来演绎故事的艺术形式。在京剧中,故事情节并非重点,而是以歌舞这些歌舞以一定的程式化方式呈现。就像现在所说的标准化一样,念白有规定的调调,动作有特定的式样,锣鼓有经过规定的节奏,唱腔有固定的曲牌板式,武打动作有一套约定俗成的形式和段落。
甚至情感表达的方式也有自己的一套程式化规则。不同的情绪,如高兴、生气、愁苦、抓狂,都有不同的面部表情。如果将这些表情图像化,不就成了一套完整的表情包吗?原来,表情包这个概念并不是近年才出现的。
外行人看热闹,而内行人则看门道。如果想要更加细腻地表达情感,除了通过眼睛观察外,还需要借助唱腔。一台戏中,一个眼神能够演绎出多个桥段,而在这个眼神的时间里,演员就需要用一段较长的唱词来刻画眼神中的内心戏。
京剧声腔融合了南方的腔调和北方的音调,其中“西皮”和“二黄”是主要的声腔形式。此外,还有四平调、南梆子、高拨子等,甚至连哭、笑、咳嗽等都有特定的音调和节奏。如果演员具备足够的能力,所有的中文都可以作为念白来表演,也可以用京剧唱腔的方式来演唱。
然而,什么样的唱腔才算好呢?是音色好听?还是声音透亮?还是嗓子有独特的特点?总的来说,有韵味才是好的标准。而所谓有韵味,就是唱得要有味道,但又不能过火,同时能够传达出角色应有的神韵。当我们竖起耳朵聆听时,虽然觉得听不够,但音乐仍在耳边回荡,久久不愿离去。
如果有机会现场听一场京剧演出与在视频中观看的体验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现场观赏才能全面感受到京剧的表演魅力。
对于曾从小学习传统戏、年少时成名的王佩瑜来说,她曾经自以为是,对新编戏和精编戏持质疑态度,选择远离上海京剧院,独自闯荡去追寻内心所向往的舞台表演。然而,现实却给了她沉重的打击。随着眼界的开阔,她逐渐接受了求同存异的观点,寻找能够更好地被当代观众接受的艺术形式。
从传统的角度看,听京剧可以从唱词中了解历史,从唱腔中感受韵味。然而从创新的角度来看,将京剧与相声和评书相结合,进行跨界演绎,可以让更多的观众接触到京剧,使京剧的传播更加现代化。这无疑是一种新的尝试。
《瑜声有戏》这本书并不是一本全面介绍京剧的百科全书,而更像是一本指引手册。它为那些想要了解京剧的人提供了一个窗户,告诉他们如何打开这扇窗户。即使在打开窗户之后,你仍然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乐趣,也没有关系。只需扫描书中的二维码,观看王佩瑜的现场演绎,也许在其中的某一段正好戳中了你的内心,让你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京剧的魅力。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