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这部后浪的经典文学插图珍藏版系列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因为它绝对是我心中纸质书的颜值天花板。无论是精致的函套、独特的封面设计、名家插图还是著名翻译家全新的翻译作品,在每一个细节中都散发着神秘的力量,让我无法抗拒地想拥有它。
我还记得第一次阅读雨果的小说是在上初中时,打开他的《巴黎圣母院》,我津津有味地阅读着,尽管并不完全理解。那时,我只是觉得那个面目丑陋但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真是可怜。
后来,随着我逐渐成长,我开始觉得雨果的小说太过宏大,完全读完后很难从其中走出。因此,我一直没有去读他的其他作品。
然而,这一次,被后浪的精美装帧设计和译者潘丽珍老师的名声所吸引,我决定直接挑战《悲惨世界》这部宏大的巨著。
随着小说末尾的话语的落幕,《悲惨世界》正式完结,主人公让·瓦让的人生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然而,雨果留给世界的现实却一直存在。
这部被人们誉为“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的经典文学巨著,读它确实需要一定的勇气。并不是它难读,相反,它是一部很好读的作品。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整个故事情节,就是一个叫让·瓦让的人因为饥饿偷了一块面包,结果被判了十九年的牢狱,故事就此展开。
然而,仔细阅读时,你会发现它实际上非常复杂且庞大。在阅读的过程中,你必须进行大量的思考。
例如,什么是人性,什么是善与恶,什么是好与坏。当道德与法律发生冲突时,人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苦难真的是人生的必需品吗?为什么人类无法躲避或逃避苦难?
也许对许多人来说,读完这本书最深刻的感受就是,“这真是一部写尽苦难之书”。但请别忘了,在每一次苦难之中,雨果也暗藏着一些希望。
当你放下书本时,你可能会突然发现,人生中的苦难并不总是无处不在的。就像小说中的让·瓦让逃狱后,他不仅找不到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甚至无处可住。然而,当他心灰意冷地推开最后一扇门时,却遇到了善良的迪涅主教,迪涅主教不仅没有因为让·瓦让曾经的牢狱身份而将他拒之门外,反而热情地接待了他。
也许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生活在黑暗中,但如果你愿意推开眼前的窗户,阳光实际上也有可能洒进来。要一直相信,在这个悲惨的世界中,一定还存在着一丝希望!
为什么至今仍有无数人愿意阅读《悲惨世界》?维克多·雨果在这部作品的序言中写下了他的答案:“只要社会上由法律和习俗所造成的惩罚存在,只要本世纪的三大问题得不到解决,只要在某些地区,社会窒息的现象还存在,像这本书这样的作品就不会无益。”
人类的苦难也许是无尽的,但我坚信,人类战胜苦难的决心和信念会变得越来越坚定。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