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探讨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娼妓业,并将其与其他不同时期进行对比。作者通过详细的分析和充分的论据支撑,揭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娼妓业的运营和面临的危险,以及各派系之间的争论和实践。阅读的过程中,读者不禁会对书中几乎都是男性书写、从男性视角讨论的文本提出质疑,缺乏真正妓女视角的讨论。然而,这一现象并不难理解。女性在当时社会中处于边缘地位,大多数妓女没有自我表白和自我剖析的文化背景,而男性则缺乏对她们真实处境和想法的理解。因此,在法律和政策制定的层面上,人们更关注于“改造娼妓”,而忽略了嫖客的存在。
阅读这本书时,有两个问题引起了我较多的思考。首先是该系列中涉及的女性能动性和主体性问题,其次是与之相关的“用家庭改造娼妓”的问题。在阅读《矢志不渝》时,我很难理解作者所称的“贞女的主体性”。毕竟,她们要么选择了惨烈的死亡,要么选择了仪式性的自残,这种宁为玉碎的结局是否可以被认为是“选择”值得商榷,更难以讨论其中有多少能动性。然而,在阅读这本书时,我开始对《矢志不渝》中的逻辑有了一些理解。对于女性来说,成为妓女或走向另一个极端成为贞女,都并非保持自身主体性的完美解决方案。然而,对于这些女性来说,唯一剩下的能够被社会接受的选择是“从善如流”地接受(通常并非自愿的)婚姻和家庭生活,成为庞大社会机器中默默无闻的一员。对于她们来说,这种选择似乎是对僵化而男权的社会规范的顺从和屈服。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系列一以贯之的逻辑似乎有了更好的解释。她们虽然无法摆脱困境,但带着镣铐跳了一种让人们心惊并不敢面对的舞蹈,尽管可能并非有意识的,但这也不失为一种反叛。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