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克斯以他出色的叙事能力而闻名,他的文字平铺直叙,没有太多的感情色彩。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即使是一个短小的故事,其中包含的内容涵盖的范围和维度也是非常广阔的。我想要将其中的内容表达出来,但是因为我表达能力的不足,无法说清其中的意义。
有人认为布恩迪亚家族的命运循环不息,是因为哥伦比亚的各种环境因素所影响。我不否认环境的作用,但是难道在拉丁美洲、亚洲和欧洲的人们就能远离孤独,不受命运循环的影响吗?这不仅仅是哥伦比亚的缩影,而是整个人类的缩影。只不过哥伦比亚的人们更突出地表现出了这种关系。
在《百年孤独》中,我最深刻的印象留在了美人蕾梅黛丝身上。她不属于这个世界,她拥有一种敏锐的洞察力,能够透过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她所代表的并不就是黑塞所说的“唵”,即圆满之音吗?《悉达多》中给予蕾梅黛丝的描写很贴切,“这是一位圣贤,他的观念或许怪诞,他的言辞或许荒谬,但他的目光与手势,他的肌肤与头发都放射着自从世尊涅槃以来我从未在任何人身上见过的纯净、安详、奔放、慈爱和圣洁。”她之所以有着如此美貌,也许正展现了真理的光辉至极,既可以让人明亮眼目,也可以让人眼花缭乱。她的结局正应了那句话,“她不属于这个世界”,她是一个理想,她处于一个边缘的位置,一个最顶端的边缘。因此,她成了书中唯一不受孤独侵扰、唯一超脱尘世的人。
书中每一个角色都栩栩如生,就像真正的人一样,尽管名字有限,但他们的经历各不相同,因此很容易区分开来。
至于结局,我认为毁灭并不仅仅具有消极的意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没有毁灭,哪里会有新生?毁灭是我们每个人的归宿,也是人类不可避免的归宿,马尔克斯这样写可能只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羊皮纸手稿所代表的是命运的变数,就像事物的量子性一样,可能的位置已经决定,但最终的位置尚未确定。羊皮纸手稿承载着信息,类似于我们对死亡的认知——我们最终的归宿,注定会被毁灭,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尽情地生活。因为手稿上所记载的只是表象,如何发挥取决于我们自己。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