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喜欢用拼凑的零碎知识来伪装博学,以此引用无数次的作品。然而,真正去仔细阅读后才发现,这本书内容深度超乎想象,金句轻飘飘而不易察觉。阅读具有时代性的作品时,对其历史背景的认知尤为重要。我数次感叹自己幸好已经阅读过《筚路维艰》,因为这使我能够更好地体会到书中蕴含的能量,让某些情节不再显得单薄。
自从被某本书中的想法所震撼并引发了一系列无意义的争论后,我将“书友想法”设为默认关闭,只在需要时才启用。而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氛围相对较好的时候就常常开启,因为这样能够更多地产生情感共鸣。我偶尔能够遇到一些有趣的言论、精妙的点评以及恰到好处的拓展。对我来说,这本书更多地是一种情绪体验,常常能够使我感动甚至泪如泉涌,比如金波一家的情谊、兰香的喂猪拾柴、晓霞的送猫送被等等。虽然书中鲜有关于晓霞的描述,但她的离世却让许多人感到“意难平”。我只能用“晓霞太完美,不属于这个平凡的世界”来安慰自己。
令人感慨的是,有许多角色因为被现实所局限,无法超越自卑成为他们巨大的阻碍。虽然其原因往往值得同情,但相处以及跨越这种障碍却异常困难,这也是客观的事实。正如孙玉亭所说:“在自己没有认可自己之前,来自外界的爱与赞美都会因为没办法在自我逻辑中成立,而扭曲成奇形怪状的痛苦。”这让我想起了王熙凤。有人认为凤姐是曹公塑造最精彩的角色,我部分赞同。高涨的热情和破烂的鞋是玉亭的鲜明特点,这样的对比让人对他的精神与物质的落差深感触动。虽然他有时候显得迂腐古板,但有时候也能让人感动——在别人眼中,他是个穷积极的人,在他的心中,这种积极性有着特别的意义,而他一直坚持不懈,这令人爱他又觉得他有趣。
作者点名读者对我来说是一种少见的方式,他似乎是旁观者,个人认为这并不不妥,反而能够被视为一种“尊重、包容”的引导。然而,在第三部分中,书的水准有所下降,给人一种《红楼梦》后四十回的感觉。不知道这是否与这位被视为文坛“亡命之徒”的作者写作时所处的艰难境况有关。尽管如此,这本书依旧是一部雅俗共赏的佳作,瑕不掩瑜。诚然,就其文学性而言,它也许不能算得上顶级的作品,但在我个人的理念中,它展现了真善美和对丑恶、朴实和华丽、通俗和深奥的剖析,前后二者并无高低之分。因为世界既需要贝多芬,也需要凤凰传奇这样的存在。经典被主流认定,也有可能被差评,而许多被众人所蔑视的网络文学却能获得五星评价。作品的价值最终还是要由读者自己来决定。《平凡的世界》或许难以被称作伟大,但我个人特别喜欢并愿意向他人推荐。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