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国历史上并没有科技绘图的概念。然而,在现代的定义下,我们可以试图回顾过去并寻找一些类似的东西。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我们要么没有留存的科技绘图作品,要么没有描绘能力高超的人将科技绘图完整地表现出来。即使在宋代,曾达到过临近顶峰的科技绘图水平,如《新仪象法要》、《营造法式》和王祯的《农书》,都只是天才的偶然,没有得以传承和改进的机会。
那么,什么样的图像可以被视为科技绘图或者技术性图像呢?我们可能会将一幅图像中包含织机的作品视为科技绘图。然而,这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显然,作者为了让讨论更丰富,做出了这样的判断。否则,前两章的内容根本就不可能存在。然而,我们是否应该将宋代的界画还是将其视为一种独特的绘画技法,一种再现现实的手段呢?我倾向于接受的是,界画的绘画技巧或许对后世的科技绘图产生了影响,但是我们不应将这种没有科技意识的风景画作为科技绘图的例子。实际上,在讨论《新仪象法要》时,作者承认苏颂并没有借鉴界画的技法。而对于界画,作者也明确表示“这并不意味着这些绘画是为了传达技术信息,也不意味着它们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那么,为什么要写关于界画的内容呢?
从章节设置上看,作者似乎计划按照年代划分来进行写作。然而,第一章的“早期”已经讲到了汉代的画像砖,而第二章则继续延伸到了汉唐时期,甚至还涉及到了宋和明。以毛笔的部分为例,汉唐时期的山水画和风景画并不发达,大部分的论述仅适用于宋代及以后。而在第六章的最后一部分“写实主义的最后狂欢:清代建筑绘画”中,作者再次回顾了界画的历史,却没有对清代的界画进行实质性的介绍。
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个独特选题下的平庸成果。其中大量的内容只是关于中国绘画史的泛泛之谈,对科技绘图的影响论述过于简单。
对于这本书的中文版,我觉得有些工作做得不够到位,这是一个相当遗憾的地方。首先,作者写的是一本非常专业的书,大量的引用和参考来源通过脚注来体现。然而,在正文和脚注中,对于观点背后的实例讨论很少,这要求读者必须去阅读脚注中提及的书籍或文章,更糟糕的是,很多文章是发表在专业期刊上的,非专业人士无法阅读。这种学术性的写作风格必然导致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断得太多,影响阅读体验。其次,这些脚注中存在大量错误,特别是涉及西文书籍和文章的标题,由于符号丢失造成阅读困难。第三,有些书籍已经在中国大陆出版,所以完全可以提供中文版的出版信息,以方便读者。此外,关于中国科技绘图史的编写方面,也存在一些记录错误,比如彩图上的编号颠倒,脚注中有错误等。
而且,几乎所有脚注中的西文内容都丢失了!这也给阅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总体来说,这本书虽然选题独特,但成果平庸。大量的内容只是关于中国绘画史的概括性讨论,对科技绘图的影响论述太过简单。对于中文版来说,还有一些工作没有做到位,存在大量的错误和不完善之处,给读者带来了阅读困扰。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