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出头的时候,我读过孙频的许多书,被她内心的撕裂感和与世界的分离所吸引,她既年轻又老成让我着迷。我曾经写过几篇关于孙频的小说论文,但现在看来,与豆瓣上简短的评论相比,我的文章显得不够深入。
孙频的作品很容易写,因为她几乎是把故事交给读者。她的世界封闭而完整,行文方式让人想起老一辈作家的作品,同时又展现出与生活为敌的年轻作家的特点。
这种撕裂的双重性在孙频的作品中融合在一起,使其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张力,但也让人怀疑作者在设计故事时的套路。
尽管这本近作显示出作者稳健而成熟的一面,但同时也可以明显感受到作者在叙事以外的思考能力的脆弱。
80和90后作家虽然一直被区别对待,实际上他们是同一批写作者。我的意思是他们共享同一个互联网和当代精神体系。
和那些披着momo头像的ID一样,这些作家往往需要特殊的题材来赋予他们的作品独特性。但是题材不能永远帮助他们建立读者群,因为题材总会枯竭。相比起近年来冒出来的郭爽,孙频显然知识储备不足。即使是从题材上,她也很难与后来者进行PK。这大概也是她这么多年半红不黑的原因。
我既希望孙频保留一部分近乎信仰的自觉,将斗争内化为对生活中细节的描摹,将故事内化为人物的内心变化。不是赋予人物符号化的意义,而是让他们从精神上生动起来,流淌出灵魂的气息。
孙频有着扎实的笔力,如果她在思考层面上能有更大的突破,那么她的作品将完全不同。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