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Grand Design》是一本于2010年出版的书籍,由Stephen Hawking撰写。这本书以非技术性的语言,以精彩而简单的方式呈现了有关宇宙之谜的最新科学思考。它根据量子理论解释了宇宙的存在和历史,并质疑了因果关系的概念。书中提到,在量子理论的观点下,宇宙的每一种可能的历史都同时存在。当这个思想应用到整个宇宙时,就会让人们对历史的概念产生怀疑。过去没有确切的形式这一论点意味着,我们通过观察历史来创造历史,而不是历史创造了我们。作者进一步解释说,我们自己是极早期宇宙中量子涨落的产物,并展示了量子理论如何预测“多元宇宙”,即我们的宇宙只是从无到有自发出现的众多宇宙之一,每个宇宙都有不同的特征和自然法则。
Stephen Hawking是一位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宇宙学家和作家,于1942年出生于英国牛津,在2018年去世。他曾就读于牛津大学的University College(获得学士学位),以及剑桥大学的Trinity Hall(获得博士学位)。他在剑桥大学担任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职位长达30年之久,并在剑桥大学理论宇宙学中心担任研究主任。他的工作和贡献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最具声望的学术职位之一。
在1963年,年仅21岁的霍金被诊断出患有一种早发性缓慢进展的运动神经元疾病,几十年来,这种疾病逐渐使他瘫痪。然而,尽管失去了语言能力,霍金始终保持着对科学的热忱,并通过使用各种辅助设备继续进行交流。
霍金的科学著作包括与罗杰·彭罗斯合作研究广义相对论框架内的引力奇点定理,以及黑洞发射辐射(通常称为霍金辐射)的理论预测。最初,霍金辐射是有争议的。然而,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发表,这一发现被广泛认为是理论物理学的重大突破。霍金是第一个提出用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结合来解释宇宙学理论的人,并且是量子力学多世界解释的支持者。
书中的目录涵盖了宇宙和现实的许多深刻主题。其中包括关于存在的神秘、法则的存在、现实的本质、备选历史、万物理论、选择我们的宇宙、表面上的奇迹和宏大设计等。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的生命显得如此微小。当我们年幼时,对这个世界充满困惑,并渴望探索未知。然而随着年龄增长,我们开始意识到进行这样的探索需要非凡的才华和一定的物质条件,而这正是许多人所不具备的。同时,我们必须开始面对现实生活的压力,在这个世界上谋求立足之地。肉体的欲望和日常生活的压力往往让我们少有机会思考宏大的命题。那些能够自由思考这些问题,并且无需为物质生活担忧的人,可以说是非常幸运的。正如哲学家塞内卡所言,哲学家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可以自由地思考自己想要思考的问题。而与感官上的快乐相比,精神上的快乐更具持久性和深远影响。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解决生存问题之后,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这些宏大命题是非常困难的。一旦我们被禁锢在尘世之中,想要思考宇宙的壮丽,几乎是不可实现的任务。
量子力学因其违反常识的特性而备受瞩目。在过去几百年的科学发展中,人们一直对科学的严谨性、逻辑性和准确性有着普遍的认识。然而,量子力学以其不可预测性和违背直觉的特性出现,这种鲜明的对比自然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包括那些对物理学或一般科学不太了解的人。每个人对这个世界的本质都有自己的理解,我们常常称之为“三观”。这套观念指导我们的行为和决策,尽管大多数人可能无法严格表达或证明。那些有能力表达和试图证明自己对世界的理解的人,成为了科学家。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往往来自于事实。科学家对世界的解释不仅需要与已知事实相符合,还需要能够预测未来。如果一个观点无法通过事实验证,那么至少在数学上应该是自洽的,这就是所谓的“理论”。
作者提到了一种名为“M理论”的宇宙真相解释。M理论并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理论,更像是一系列理论的集合,用于解释不同场景下的现象。这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哲学类似,但在不同的情境中会有不同的应对策略。M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宇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并不是确定的,而是存在着无数的可能性,并且它暗示了平行宇宙的存在。当我们回顾历史时,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确定的过去,尽管其他可能性也曾经存在,但却没有发生。然而,在M理论和平行宇宙的观点中,所有这些可能性实际上都存在,构成了无尽的宇宙版本。对此我感到困惑,因为即使仅仅考虑一个人生活中的所有可能性,这些可能性的数量都是天文数字。例如,今早我是先吃面包再喝牛奶,还是反过来,这种微小的决策都可能导致不同的人生走向。更不用说一个人一生中所做的无数决策。宇宙如何容纳如此庞大的信息量,至今我仍未在书中找到答案。
我还读到一些描述,当人们回到过去并对历史产生影响时,宇宙似乎有一种“自我校正”的特性,即它会努力纠正这些变化。这引发了我的思考:是什么决定了这种纠正存在?如果没有纠正,我们回到过去并改变历史,那么这个被影响的历史会不会自由发展,形成一个新的平行宇宙?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我们现在所处的宇宙是否已经被多次修改过?
科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寻找宇宙间的规律或法则。这些法则应该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人的意志所影响,并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普遍性。与此类似,人类社会制定的法律在设计初衷上也旨在保持公正,确保无论谁违法或执法,结果都应该是公正的。然而,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这一理念很难被完全实践。“天地无情,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实际上反映了自然规律的客观性。自然规律才是被贯彻得最彻底的法律。我们的价值判断如“好坏”或“福祸”往往是基于特定的人或利益集团的立场。某件事对于一群人来说可能是好的,而对于另一群人来说则可能是坏的。科学追求的是那些超越人为干扰的客观规则,或者你也可以称之为绝对真理。
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幻,这个问题似乎永远没有确切的答案。对于那些具备一定计算机科学基础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会自然地将这个世界视为一个庞大的程序,或是一个模拟的游戏。在这样的视角下,我们所理解的法则和定律,其实只是游戏设计者设定的规则和参数。但即使我们能确认这个世界是一个游戏,我们又如何知道制作这个游戏的设计者和他所在的空间是真实的呢?除此之外,另一个层面的问题是我们对自己的身份和过去经历的认同。这种认同是基于我们的记忆。但如果记忆可以被篡改,那么“真实的我”又是什么呢?设想有人每天在我沉睡时篡改我的记忆,并调整物理环境使之与记忆相匹配,我醒来时可能就生活在一个全新的身份中。这让我想起了电影《移魂都市》,它讲述了一个类似的故事。然而,无论这个世界是真实还是虚幻,对我们又有何意义呢?即使我们知道这个世界只是一个游戏,我们仍然无法跳出这个游戏。这让我想起鲁迅的思考,一个着火的房子,醒着的人是否应该叫醒睡着的人?若这个铁房房子打得破还好,如果打不破呢?无论我们是鱼缸中的金鱼、泡在营养液中的大脑,还是程序代码,真实与虚幻对我们来说真的有区别吗?或许,一切我们自己感受到的,都可以称之为“真实”。对于“模拟人生”中的小人来说,他们的真实或许就是游戏中的世界。那么对于我们这些玩家来说,这个世界对他们来说就是虚幻的了吧。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