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灵魂,拎着行李箱马上出发,这种内心的自由和冲动,是每个人所拥有的。而在杨忆媛的游记《菩提与樱桃》中,她以北纬30度为起点,踏上了一段跨越印度到波斯的旅程,不仅体验了物理上的距离,更深入了解了两地文化的精神距离。
与凯鲁亚克所追求的冒险不同,杨忆媛的旅行更多地探索文明之间的对话与思考,以发现自己的内在世界。在恒河畔漫步时,她不仅体验到了异国文明的奇特和独特之处,还能听到昆曲《桃花扇》的吟唱,这是恒河之水与古老中国文化的碰撞。而乘舟出发时,无论是白天的忙碌还是深夜的祭礼,她都能够感受到内心沉静的力量。
杨忆媛的旅行并非毫无目的,她将沿途所见所闻转化为文字,展示了河流带给人们的恩赐和印度普罗大众生活的万千图景。书中那些笑颜或凝视镜头的清澈瞬间,特别是卖花小女孩眼神中闪烁的光亮,让人深感触动。这个女孩希望逃离旧制度的束缚,实现自己的梦想,因此她通过与游客们交换故事,将旅行视为自己生命中宝贵的“游历”。这段文字令人回想起曾经采访的一个藏族女孩,她告诉我旅行让她的灵魂得到了自由,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印度的静谧和伊朗的美丽,都能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旋律。这两块古老文明的土地,不仅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承受着战争所带来的创伤。虽然圣火曾经点燃,但背后也隐藏着黑暗的影子。作者通过镜头记录下那些本应无忧无虑的孩童和女性的笑容及严肃面容,以及那些庄严的神庙,使照片中的静止与思维的流动相结合,形成一种咏叹调的旋律。有些话题如此沉重,仿佛是悬挂在空中的悬念:"我留在黑暗,我回到光明。"
将这样的诗句与印度和伊朗的风景相结合,就如同伊朗导演阿巴斯所说的:“诗歌就像止疼药”。杨忆媛在她的行走中始终充满着诗意和哲思,她敏感的内心敢于展示出来,她所捕捉到的不仅仅是自然风景和悠久历史的瞬间,更是生活的诗意和滋味,苦涩、厚重又带着一丝甜蜜。
在她的旅途中,她乘着奔御风,穿过印度到达波斯,途中摘下树上的叶子,并留下一片给读者,与读者分享这段旅行中的感受。这样的分享使我们感受到了她的收获,有些人虽然一无所获但满手老茧,有些人则满手玫瑰,他们的笑容像花朵一样开放,丰富着我们的人生。这种分享和交流使我们与她一起感受到了旅行的快乐和启迪。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