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看了五分之四左右,我对于这本书为什么会受到好评以及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喜欢,感到有些困惑。故事中主角一次又一次妥协于家庭的情节是否真的那么精彩呢?
在阅读过程中,我看到主角不断在传统思想与现代思想之间徘徊,不断伤害那些帮助过她的人,并且一次又一次妥协于自己原生家庭。起初,我以为这可能是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体现,而后期会表现出更为精彩的转折,所以我保持耐心继续阅读。然而,我发现作者的故事写得有些乱七八糟,仿佛喝醉了酒一样,跳来跳去,别扭不堪。
我觉得这个作者可能是将自己不断变化与冲突的思想过程写了出来,这确实不容易。但是,不管怎样,我已经看了五分之四的内容,故事始终在传统与现实之间来回摇摆,从开始到接近结尾,主角始终没有改变。这本书几乎可以算是一本近乎于自传的作品,故事中的主角一生都在经历思想上的割裂和摇摆,这真的让我很难理解。
我坚持看完这本书并不是因为觉得已经浪费了钱买了这本书,而是因为主角在书中提到小时候看家里唯一的一本书,即使不理解,也一直坚持看下去,并且在之后的校园生活中受到这本书的启发。这可能是一种暗示吧,所以我也决定耐着性子继续看下去。虽然我并不指望可以从中真正学到什么东西。
今天晚上,我本来想一口气看完这本书,然后就毫不理会了。但意外的是,书中的内容渗透了我的防线。主角竟然能考入哈佛大学,并且有老师愿意为她保证,让她可以攻读硕士学位(我有些模糊记不清是研究何方向了)。这真的很厉害。
然而,在争夺自己生活主动权与家人之间,主角又一次妥协了。我实在是无法理解,小时候还能理解她无法抵抗家人的控制和影响,因为那时她还只是个孩子,正常的心理状态。高中时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价值观,那也可以理解。大学时还没有真正进入社会,也可以说得过去。但为什么她总是选择妥协呢?她身边的人一直在帮助她,而她的原生家庭却一直在伤害和控制她。为什么她不愿意相信那些帮助她的人呢?
对于为什么这本书会有这么多人评高分,我真的很不理解。难道这些给高分的人都是水军吗?我不理解,主角的经历确实不容易,这是事实。但是世界上有很多人都经历了类似的精神撕裂和痛苦,精神病院的病人更是众多。难道他们的经历就不苦吗?既然这本书的主角是一个思想上来回摇摆的人,那为什么不给那些精神病院的病人一样的机会来写书呢?他们也应该得到高分吧。
我实在是无法理解,这本书的优点在哪里。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