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通过研究大学生出路差异的背后影响因素,发现了两类模式:直觉依赖者和目标掌控者,并分析了这两类模式在大学里的行为差异以及产生机制。这一研究对于回答“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这个问题具有启发意义。
作者最近认识到了目标的重要性,并指出在大学这个场域下,学会确立目标、了解规则,并利用当前场域的资源来实现目标可能是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对于迷茫的大学生而言,目标的来源可以通过主动参加社会性投入(如参与各种活动、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来发掘自己想要什么,并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热爱。因此,考研和考公并不是清晰的目标,更清晰的目标应该是“做哪方面的研究”或者“服务哪方面的人”。
在树立目标之后,作者提出了在精力分配上不必对任何事物都一样认真的观点。不同的事情需要不同的关注度,有些事情需要做到100甚至120分,而有些事情只要做到60分就可以了。
最让作者受到触动的内容是一个个真实的采访例子,有些人的通透状态甚至让自身一直奋斗的社畜感到自惭形秽。这些例子堪称活生生的榜样,深深地触动了作者。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大学生出路差异的背后影响因素,并从中获得对于自己大学生活的启发和思考。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