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中的文章每一篇都有出乎意料的地方,使我对人性和生活的理解更加深入。举例来说,《呐喊学社》中描述了两个相爱的人年龄相差巨大的情节,这让我意识到忘年恋这种现象的存在。尽管我对这种关系仍然有些难以接受,尤其是当年长的一方和对方的孩子只相差几岁时,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开始接受这种可能性的存在。尽管杨木在婚姻中有所欠缺,忽视了对另一半的关注,最终导致对方离开,但在书中的背景下,如早些年代,大众对抑郁症尚未产生认可,并且人们普遍认为只要物质满足就足够。这一切导致杨木误以为妻子只是在发脾气,直到为时已晚。尽管杨木放弃工作回到妻子身边,但疾病的反复超出了他的预料。
当他以为妻子已经好转时,他再次投入工作,却彻底失去了妻子,也遭到了儿子的怨恨。随后,工作成为了他摆脱悲伤的工具,而他无意中对曾琴的帮助让曾琴发现了属于自己的光辉。然而,正当两人放下年龄差异时,疾病再次来袭,杨木离开后,曾琴也陷入了痛苦之中。尽管如此,她仍然按照杨木的遗愿前往"拯救"他的儿子。
这是一段阅历相似,但完全不同成熟的关系。这次的"拯救"不仅仅解开了一个人的心结,也使原来的父亲重新面对自己,并成为别人的光。只是对于曾琴的喜欢超出了我的预期,基本上是光芒和指引的关系,在其中增加感性线让我个人不太喜欢。
在《第三类接触》中,人们渴望未知,并希望能够掌控未来的状态。苏萧搬家后,发现自己的周围存在着三类人,这是他在日常生活中很难接触到的人群。在他的工作发生变化后,他渴望找到一个机会去接触这些人。然而,原本胆小的他,在失去工作后的偶然事件中,迎来了一次接触,这次接触也许会改变他的未来。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对人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作者在情节中巧妙地描绘了人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应对方式,以及对于未知事物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探索。这些故事提醒着我们,面对人生的起伏和变化,我们应该勇敢面对,积极追求成长和幸福。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