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本海默:62年的悲剧人生》是一本详细描述奥本海默人生经历的传记,它超越了传统的人物传记,更像是一本历史资料。书中记录了众多复杂的人物事件,叙述平铺直叙,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才能更顺畅地阅读。作者以陈述事实为基础,很少表达情感和发表见解,客观中立地介绍了奥本海默一生的经历。然而,书中并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因此读者需要自己思考和领悟为何奥本海默的人生成为了一部悲剧。
奥本海默于1904年出生在一个富商家庭,他的求学之路颇为坎坷,从化学、实验物理学到理论物理学。他辗转于哈佛、剑桥和哥根廷,往返于美洲和欧洲大陆之间,建立自己的学术殿堂。奥本海默他的一生与原子弹相互纠缠。他一面和蔼可亲,一面咄咄逼人;一面坚持科学的“开诚布公”态度,一面热衷于权力与政治;一面承受良知的谴责,一面无法放弃科学探究带来的成就。然而,无论如何,奥本海默的意识都充满了对科学和人类的责任感。他的奔走和宣传留下了深刻的痕迹,他的道德挣扎也具象地表达出来。他的人生成为了悲剧。
1945年,在原子弹投向广岛之前,美国总统杜鲁门以他拙劣的演技左右操控着科学家和政客之间的界限。在波茨坦会议上,他没有向苏联人传达“开诚布公”的思想,也没有说明核武器的存在,而是轻描淡写地提到自己研发了新武器。杜鲁门试图蒙混过关,试图证明自己的选择不完全心甘情愿。然而事实是,他无视“一个基本上被打败”的国家使用原子弹的行为,以结束战争和拯救人民的名义打着谎言,实则是践踏生命和宣誓霸权。奥本海默在这场灾难中几乎崩溃,他无法否认自己是其中的助推者,而且还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角色。
多年后的听证会,奥本海默再次成为政客们的攻击目标。1954年,麦卡锡主义在美国蔓延,群众陷入歇斯底里的疯狂状态,对奥本海默的指控如潮水般涌来。虽然从来没有实质性的证据,虽然听证会采用了非法手段监听,虽然整个过程就是一个为奥本海默设下的陷阱,虽然司法不公和政治动机明显,但最终他还是被摧毁了。以各种老生常谈的问题为由:不配合氢弹的研发工作,与共产党的关系不明,和希瓦利埃事件中疑似与苏联特工接触等等,斯特劳斯和他的同伙设置了一个天罗地网等待奥本海默投入其中。尽管这场听证会也导致斯特劳斯的政治生涯结束,同样让爱德华·泰勒备受批评,但奥本海默彻底离开了政治舞台。在经历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折磨之后,他再也没有机会传播他一生中为之奋斗的“原子能国际管制”观念,也再无法以他的影响力阻止核武器的扩散。正如拉比所说:“他的敌人们如愿以偿,他被击垮了。”奥本海默成为了最知名的受害者,这意味着战后“科学家的救世主身份”已经终结,共同的话语权被压制,美国自由主义的失败得以彰显。
虽然奥本海默在1963年获得了费米奖,算是政治意义上的平反,但对于他来说已经不再重要。他显得特别平静,明白自己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明白他的一生经历了内心的撕扯和多年的煎熬。他的亲人、密友、学生都因为他的积极入世而受到牵连。同样是天才物理学家的他的弟弟弗兰克被放逐10年,只能靠经营农场为生;学生洛马尼茨被迫修筑铁路以度日直至生命的尽头;玻姆和彼得斯被迫四处寻求庇护所,却屡遭美国政府扣留;他的小女儿由于生长环境和父母等多个方面的原因,陷入抑郁多次,最终自杀。
在奥本海默与喉癌斗争的最后日子里,他会如何评价自己一生的所作所为?他是众人眼中的普罗米修斯,一位最有光环的殉道人,或是双手沾满鲜血的刽子手,一个对痛苦漠不关心的掌握权力者?奥本海默的故事不仅仅见证了过去,也涉及现在,更提醒着我们未来。我们是否愿意冒着摧毁世界的风险来拯救它?我们是否愿意冒着颠覆自身的风险来追求个人幸福?我们需要在伦理的尺度下思考科技的进展。多年前,这些思考和现实吞噬了奥本海默的人生,多年后,我们应该避免由自己制造的洪水猛兽吞噬自己。我们需要反思前人提出的“开诚布公”的原则,摒弃狭隘的是非观和霸权主义思想,创造一个开放的世界,消除壁垒和封锁。这仍然是我们正在探索的道路。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